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2016-03-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正确把握文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并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为了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为了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特点,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特点;人文性;工具性 
  初中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育特点的展示不仅能够展现语文课程存在的价值,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放在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上,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可这样的知识性特点的单一发挥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进而在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论述。 
  一、人文性特点 
  1.审美教育的渗透 
  审美情趣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价值的直接体现,更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同时,在正确把握语文教材价值的同时,也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时,为了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为了有效地展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更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跟随文本录音对作者描绘的场景开展想象,使学生用心去感受作者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之后,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春天的美,进而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爱国思想的开展 
  爱国主义思想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在正确地把握学科特点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而全面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芦花荡》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也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了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人公是谁?(2)在描写“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时用了怎样的刻画人物的方法?(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确保学生语文素养获得提升。 
  3.亲情意识的培养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学生的亲情意识越来越差,甚至有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也是不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懂得亲情的价值,学会珍惜亲情。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价值,也为了让学生领会文本中表现出来的那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更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的是自主学习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文章中父亲给我做了那几件事?”“每次背影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每次的背影中都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工具性特点 
  1.理解能力的锻炼 
  理解能力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概括的前提。可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高,虽然阅读理解题占语文试卷中的分值较高,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中的重点句子鉴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了有效地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句子进行了解读,如,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等句子进行解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对重点句子进行思考、讨论,以确保逐步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2.交流能力的提高 
  口语交流能力是为了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是加强交流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工具性特点的直接体现。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进而,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授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复述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1~2个小故事进行讲述,比如,造花园—“门”内添“活”,乃“阔”字也;一合酥—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字样;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曹丕暗买植左右等故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而且,复述故事活动的开展,与学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提高学生知识表达能力的同时,也确保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顺利实现。 
  3.写作能力的锻炼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但是,写作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一项学习内容,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该如何些,大脑中缺少素材,也缺少写作的激情。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要逐步帮助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例如,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创设的模式来帮助学生写作,以2008年全国卷中的作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构思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救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进而使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找到写作的方向,当然,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有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进而,在正确把握语文课程学科特点的同时,也为高质量语文课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猛.试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2]姚小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J].教育科研论坛,2010(07).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