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关注点都仅停留在基本语文知识的教学上,导致语文课程的价值得不到完全的展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职高语文;爱国;感恩;职业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活动入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体会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我选择了“问题探究”模式,组织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2)“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赞美他们?(3)“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文章的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主动解决上述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的今天,很多学生常常会认为家长或者是教师对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导致他们严重缺少感恩意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渐形成感恩意识,进而确保语文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展现文本的价值,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在授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歌曲《妈妈,我想你了》,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歌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动人的音乐中感受作者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接着,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母亲,说一些感动的话、感动的事,并顺势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亲情,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亲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
对于职教生来说,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解读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例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活动,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敬业比乐业重要”“乐业比敬业重要”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引导学生课下自主收集相关的资料,以确保学生形成正确地对待事业的态度,这样的自主学习、有效辩论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这两种精神的真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进而确保学生以良好的态度走进社会。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节选)》时,除了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亲情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对生死的感悟,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总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要选择多种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并在有效地将德育内容渗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也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赵凤华.文以载道 德以载人:中职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