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做好初中生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措施

2016-05-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基于目前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提出细致且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措施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以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宗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初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状况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初中生存在举止不文明、不孝敬父母、娇生惯养、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传承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从小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基于目前严峻的初中生行为习惯现状,特提出以下措施以促进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教师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好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的典范。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手段便是言传身教。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对于生活在学校大集体里的学生,都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取勇气和力量,同时去关心别人,所以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影响力,利用班集体的力量铸造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环境的熏陶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督促学生约束自己不随地扔垃圾、乱写乱画等。 
  四、家长正确引导,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性格意志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规范、待人处事等日常行为习惯都会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社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社区也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联合有关部门,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实践教育活动基地,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携手为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努力。 
  参考文献: 
  陈德名.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8(07).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