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是1,其他的一切都是零,只有拥有健康1,再拥有其他的,诸如好的工作、事业、生活等这些0,就会变成100、1000、10000了!”
学校每天上午组织进行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施行阳关体育策略方式之一。下面,我把实施大课间过程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策略一:过关式普及
由于体育专任教师有限,所以班级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任务就落在了班主任身上,在几年的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活动的学生只有一部分,而且经常活动的学生在数量上逐渐减少,多数学生不爱动,也不会这些项目。比如不会转呼啦圈、垫排球等,他们往往三五成群聊天,尤其女生比较突出,而会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变味,如,,拿跳绳捆同学玩,呼啦圈当铁环滚等,整个大课间运动氛围大打折扣。由此我的对应策略是过关式普及。大课间由学校提供运动器械的运动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如,单人跳绳、呼啦圈、踢毽子、踢沙包、跳大绳、垫排球、打乒乓球等。将班上的学生分组,体育委员领到器械后按组分配,由组长负责组员学习,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学会这些项目的基本要领。班主任每天进行检查,对不过关的学生给予帮助,每天对各组活动进行评价,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当天纠正。到规定期限,班主任组织组长进行全班的过关检查。
策略二:达标式激发
学生学会各类运动项目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又会变得乏味,练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对于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等受场地、时间要求低的项目,我的策略是达标式激发。根据体育运动达标标准,要求每位学生进行达标训练,有的学生的水平与标准的及格水平有差距,所以为了达到此标准,每天的大课间学生一定会努力练习,若班主任也参与到训练当中,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会更加强烈。到规定期限后,班主任与组长共同进行达标检测。由于达标数据实实在在反映了每位学生的训练情况,这样将练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位学生个人身上,责任到人,达到每位学生运动的目的。
策略三:竞赛式提高
所有学生经过达标后,为了保持运动的兴趣,我采取的策略是竞赛式提高。我认为“竞赛式”能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能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种大课间组织形式引入了竞争机制,可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形中克服依赖、害羞、懒惰等心理。各个项目都可以分男女组进行竞赛,各个项目轮流进行,按规则分组进行记录成绩,最后按记录成绩班级奖励。在竞赛式活动过程中,分组进行的团体项目,既能培养团结向上的精神,又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的道理,可谓一举两得。
策略四:纪录式突破
纪录就是目标,目标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目标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目标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目标是路,会引我们走向黎明。将全班最好成绩作为班级纪录,人人都可争创各项目个人记录、班级纪录、年级纪录、学校纪录,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分钟跳绳项目,起初班级纪录为140下,可后来陆续被刷新,不仅创立了本班的最高成绩,而且刷新了本年级最高纪录,学生在一次次刷新“纪录”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参与跳绳的学生异常兴奋,练习跳绳的积极性又有了提高。纪录成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大动力。
作为学生阳光体育最直接的组织者——班主任肩上责任不轻,采取必要的组织策略定会事半功倍,让大课间焕发光彩,充满生机。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适应新课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