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2016-05-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身体快速成长的时间段,体育锻炼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仅仅被初中生当作“玩”的一堂课,而忽视了体育精神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生的体育精神,成为初中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精神;教学方法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精神面貌,公平公正、进取拼搏、理想信念以及道德操守是其主要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体育精神。 
  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男生、女生,他们都喜欢看篮球比赛,喜欢看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那么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讲解篮球中的体育精神。在篮球赛场上,拼搏与勇敢是永恒的主题,球迷常用“战斗”一词来形容篮球队员,是因为他们在场上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神经,一些矮个子的后卫球员即使面对高大中锋的防守,也毫不畏惧利用“骑马射箭”的姿势后仰跳投,利用速度快速突破,一次次冲击篮筐都是篮球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写照。我们在组织学生打篮球的时候,也用拼搏精神去鼓励学生,比分落后不放弃,比分领先不骄傲。 
  任何一场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公开公正的环境,体育比赛也需要裁判,但是公平竞争的心理是每个参与体育的人都应具备的。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没有竞争压力,因而经常忽视公平公正这一体育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国际大赛上因为没有公平公正精神而失去大赛资格的例子,比如新闻中常可以看见某选手因服用兴奋剂而被取消参赛资格。 
  体育项目需要保持信念才能坚持,特别是一些考验耐力的体育项目。很多初中学校都有一千米长跑、两千米长跑的项目,很多学生在长跑过程中常常跑了一半便不跑了,停下来走路,这不但对身体有害,更是缺乏信念的表现。我们要在体育课上纠正学生的这种态度,方法有很多,比如组织学生分组跑步,一个跑得较快的学生带领一个跑得较慢的学生,跑步较慢的学生以跟住同伴为目的,不需要考虑已经跑了多远和还要跑多远。这样互相勉励,不但可以增强体育运动的信念,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重视体育,体育课作为初中生唯一可以到户外运动的课程,必须充分利用起来。公平公正、奋勇拼搏、充满信心等理念不但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有帮助,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品格,从而有助于提升其个人涵养,,并且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表现。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