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材的一大特色改变,就是在语文、数学学科中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个新兴的课型,对于很多老师来讲无所适从,如何把此类课型上好,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一、要精读纲要,理解其精神
作为纲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增加综合性学习类型,有着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对当前教育改革中已经陈旧的,不合时宜教学行为的一种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现。所以作为任教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熟读教材,透彻理解其编写内涵
语文教材中增加的综合性学习,根据其年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内容,其基本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班级到校内,再到校外,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只有深刻透彻理解编写内涵,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中深层次的东西,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
三、教师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现状
教材编写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覆盖全国城乡各个地域,所以对于同一本内容不同地域的孩子参与,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上做一些调整,要充分根据所在地域的学生特点、生活经验、知识程度、社区资源条件等内容综合考虑,选取最适合学生,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准备教案,设计学习方案,对某些校外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增加师资或者社区特殊人才。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独立形式存在的一种课型,与识字、阅读、作文等课型一样,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综合性,这在一定程度比单纯的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更要展现综合性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就是课堂的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五、区别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性学习,在教师是否操作,很多老师把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当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来上,以为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其两者又联系也有区别,其共同点都重视学生的活动实践,都涵盖宽广的范围,两者有相通的部分,不同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创造性、生成性,从主题确定到计划拟定,到最后的汇报交流,均是学生操作,而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其局限性还是在教材和教师的框架中,而不是脱离教材,有其目的性、针对性、成果性。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教师,只要熟透纲要精神,精确挖掘教材内涵,充分了解学生现状,依据当地区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在综合性学习课堂中绽放绚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