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构建趣味化作文课堂,才能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构建;小学作文课堂;趣味化;策略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积极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创新,利用新鲜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构建小学趣味化作文课堂,从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游戏,把游戏和作文结合起来,通过趣味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样轻松地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中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寓作文写作于娱乐之中,让学生边玩边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原本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写作《放风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星期天时间动手制作风筝,再亲自体验放风筝的过程,掌握放风筝的技巧,这样学生就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更多的话语要表达。教师还可以事先制作放风筝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使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然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开始写作,学生便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写作中,也不会觉得作文的枯燥了。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这对学生连续学习知识非常不利。因此,在作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写《狐假虎威》的读后感,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再写作,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话可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理解两个动物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剩余的同学扮演其他动物,,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形式非常感兴趣,会积极参与到表演中。通过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写作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三、正确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看图作文是小学写作的一种主要形式,然而素材中所给的图画是静态的,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则写不出优秀的作文,而且也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破解这个难题,在进行看图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比如,结合图画的背景故事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想象图画中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人物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教师结合学生的想象和理解对图画做进一步分析,让学生领会观察、理解、分析图画的方法、步骤和要领,并对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看图作文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幼稚,对图画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分析图画、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看法与图画意境相反,教师也不能批评,而是要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结合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因此小学生不愿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写什么,这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童话、看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有些小学生喜欢动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把这种观察行为拓宽到其他事物,如旅游见闻、周围事情等,这些都是写作素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把日常生活看到的、听到的及时写下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师要对小学作文教学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小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积极构建趣味性小学作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强宇音.谈构建小学趣味化作文课堂的策略[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4).
[2]马晓琊.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