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辨析式教学是通过辨别分析活动来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新课改以来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论述了辨析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先分析在教学中实施辨析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辨析教学的方法,具体包括合理设置辨析点、适时设置辨析情景、适时进行总结和升华三种方法。
关键词:辨析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实施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除去一些字、词等基本知识是“死知识”外,其他许多知识都是“活知识”,比如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诗歌的主题思想等。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将“活知识”固化地传授给学生,因而“活知识”也变成了“死知识”,因此,必须对这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作出改变,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辨析式教学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辨析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1.辨析式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对于高中、大学等内容来说,,容易理解,不深奥,而且内容十分具有特点,对于学生智慧的启发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新课改后所使用的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的训练;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
上述关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都说明辨析式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因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着采用辨析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辨析问题的能力是初中生应有的基本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强,各个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综合型的人才,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健康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和思辨能力。
上述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应该有所增强,比如说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初中阶段应该发展得相对成熟。如何让初中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所发展?这应该贯穿于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
3.辨析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辨析式教学因为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会怎样”“值不值”“行不行”“该不该”等问题,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比较、权衡、评估等,因而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辨析教学的方法
1.设置合理的辨析点
辨析式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是每一篇课文和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辨析式教学法,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难免使辨析的内容显得牵强。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找好辨析点,决定在授课内容中是否采用辨析教学法。
在寻找辨析点时,教师要先思考希望通过这个辨析点达到什么教学目的,例如培养学生的双面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还是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题、所表达的感情等。
比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的教学中,在文章的末尾部分,英子在看到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时很生气,很想责怪弟弟妹妹,也想把弟弟妹妹采摘青石榴的事告诉爸爸,但是当她听说了爸爸在医院的噩耗时,她立马就镇静下来了。讲到这里时,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英子,当听到关于爸爸的噩耗之后,你们会怎么做?这时学生肯定也会回答“要冷静”“要接过爸爸传递给我的任务,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等等。这样,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由学生自己得出了。
2.适时设置辨析情景
在运用辨析式教学方式时,要注意设置辨析式情景,还原当时的情景真实,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进行体验、思考,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比如,在讲述《桃花源记》时,便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在教室中创设一种“世外桃源”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感受桃园的美丽风景,感受人们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的生活,感受民风的淳朴、氛围的和谐,感受于是隔绝、不受干扰的清净。在学生感受了这些之后,由老师进行提问:这样的“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当学生回答不可能存在时,辨析式教学的目的便达到了。
3.适时进行总结、升华
在课堂中运用辨析式教学时,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进行了感受、体验和思考之后,教师要适时地抓住机会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升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思考的课文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将这些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不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最后还是进行主题思想等知识的灌输,那么辨析式教学的使用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