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成功上好课的第一要素。重点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透过心理特点来研究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从而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特点;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应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其中之一,这样才能透过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学深层次的涵义与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认字、读书之上,更要体现在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从而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与人格。
一、从小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出发
从众多心理学研究来看,小学生知觉特点为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对某些极度相似的事物感受到难以区分,从而具有笼统性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知觉具有笼统性与不全面性的特性,常常不经意受到影响,小学生无法自我进行调控,成为己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及重视小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为全面与精准地发展学生的知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大多数教学内容是识字与读书为主要教学目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相似字与段落的规律,从而区分及记住形近字与修辞手法的细微差别。例如,在教学“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细微不同时,许多学生无法理解比喻与拟人的不同,常常用错修辞手法。教师应该遵照学生学习规律的不同,从较为简单的比喻修辞手法出发,进而延伸到拟人修辞手法,从而进行两项细微对比,让小学生能够仔细分辨出不同点,比喻是以物为载体,而拟人是以人为载体,透过这一点不同,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规律。再如,教学似乎与几乎同义词的时候,什么时候用似乎,什么时候用几乎,这需要教师慢慢进行引导,且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由似乎慢慢延伸出几乎,从而让学生逐渐掌握词语的词义与用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常常需要联系到小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小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经验与知识,延伸出教学新知识,进行相应的对比,从而较为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二、以期待的目光引导小学生成长
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欣赏并信任自己,只要老师能够信任并欣赏小学生,学生定能按照教师所希望的发展方向而努力前行,在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并辅助,从而给予小学生更强的前进动力,那么学生心理将得到极大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将空前高涨,这正是遵从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而实施的有效教学手法。但是,在许多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了许多学生并不会写作文,并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敢写。在许多小学生语文作文评语之中往往只有优、良、差,并没有一个实际的教学评语以示鼓励或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无法找寻或不敢找寻作文写作思路,从而扼杀了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始慢慢变得不会写或者不敢写作文的现状。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与信任的态度来看待作文写作,在作文评语中,应多以鼓励为主,可以适当地加入“写得不错、语言稍微再精炼点、加油”等等的鼓励词语,循序渐进地让小学生重拾写作信心,从而增强自身自信心,锻炼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1.暗渡陈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实施“暗度陈仓”的做法,在暗中默默地表扬及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感觉到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渐渐培养起自身的自信。
2.营造良好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堂课成功一半的标准,而如何营造良好氛围,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备课之中,应想好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优、良、差的不同学生特点,制订不同的提问与教学策略,不可冷落个别学生,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被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让羞于表达的学生得到表达机会,从而强化教学氛围,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
3.统筹兼顾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良、差之分,要如何帮助这三类学生同时进步,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做到统筹兼顾,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果遇到中等生与学困生都无法认读的生字,优等生就要起到领头作用,进行领读,如此反复过程,做到不抛弃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的目标,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
总之,每一位小学生心理特点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以学生素质教育为前提,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自身心理,从而做到让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与健康成长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何传清.浅谈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3(2).
[2]胡辉.现代教育特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