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要想提高专项成绩,力量训练是关键环节,而在力量训练环节中核心稳定力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主要针对核心稳定力量训练中一些常用的训练方式加以阐述,,旨在为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在进行力量专项训练中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
[关 键 词]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力量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 G87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37-01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是自行车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模块中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全面均衡发展青少年的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还能够发展身体中枢平衡稳定性,增强肌肉护腰的功能。自行车运动对比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自行车的支撑,导致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因此运动员要加强下肢肌肉的强度,还需要保持一个稳定静止的躯干姿势。因此,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而言十分必要。
一、核心稳定力量的概念和功能
(一)核心稳定力量的概念
对于自行车运动而言,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稳定性”呢,运用运动方面的专业术语可以大概解释为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但是在运动中如何将“核心稳定性”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借助“核心稳定力量训练”了。核心肌肉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一直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以及背面都能够很协调地控制好人体的重心,达到维持身体躯干的平衡稳定。
(二)核心稳定力量的功能
1.平衡稳定身体的姿势,衔接传递肢体的动力
自行车运动要求运动员一直保持着身体前驱的姿势,并且脊柱要保持在车体垂直的面内,这种动作姿势要求很容易造成动力的分解。运动员在保持前俯动作的时候需要通过肘关节、肩关节以及脊柱等关节保持屈曲的状态,这个时候运动员的肌肉群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在长时间的运动中因为能量消耗大,容易产生疲劳。但是经过专业的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之后,运动员的核心肌肉群逐渐发达有力,并且耐力都强,训练之后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强度运动,还不容易疲劳,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能够促进多关节之间力量的传递,使得运动链保持在一个高效的工作状态。
2.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核心稳定的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全身肌肉之间的协调,保证全身不同的环节的力量有序地进行运动,全身肌肉的协调训练可以减轻腰背部关节和肌肉因为错误的运动方式而给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具有爆发力的动作时,如果姿势保持不对,很容易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伤,缩短其运动生涯时间。因此,加强核心稳定力量训练保障核心肌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在自行车运动过程中损伤的几率。
二、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常用方式
(一)核心平衡稳定性练习
核心平衡稳定性训练主要借助于一些不稳定的器械进行稳定性训练,例如,依靠健身球或者是橡胶半圆球等创造一些不稳定的条件或因素,让运动员通过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进行稳定性的练习。
1.马步桩平衡
这种平衡训练方式主要借助泡沫圆形踏垫进行,将两个踏垫按照一定距离放置好,然后让运动员踩在两个踏垫之上,通过将体重重心都落在脚掌上,让身体一直保持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然后将双臂伸直胸前抬起,并屈膝形成扎马步的姿势,保持身体的稳定。
2.单腿支撑半蹲
顾名思义就是让训练者单腿保持平衡的一种训练方式。训练者只能单腿站立,另一只腿缓慢地向前抬起,根据个人情况而言,一直抬到个人能够承受的最高位置,然后站立的另一只腿屈膝半蹲,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
(二)核心灵活性练习
灵活性练习主要借助的是跨栏的作用。
1.正面跨越栏架
两脚与肩同宽保持站立,双手抱住后脑,身体保持站立姿势,右腿外展抬起并跨过栏架,随着右脚的站立开始左脚抬起跨过栏架,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要一直保持直立姿势,重复练习。
2.侧跨横穿栏架
这种跨栏训练相对于正面跨栏更加困难一点,在训练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调整栏架的高度,但是一般是第一个保持不变,从第二个栏架的高度增高至训练者可以屈膝穿过的高度,第三个栏架高度又保持不变,调整第四个栏架高度,以此类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当跨越第一个栏架时和正面跨栏的姿势一样,第二个栏架时,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上体前倾俯身屈膝下蹲,从第二个栏架中穿越过去。
(三)核心静力性力量练习
1.侧卧支撑
侧卧就是利用身体一侧的力量将身体支撑起来,一般是初学者可以保持大概30秒,随着练习的深入时间在不断延长。
2.仰卧支撑
训练者仰卧在健身垫上,然后双手抱于胸前,用脚跟和肩部的力量将身体支撑起来。
教练针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训练之前要根据青少年骑行的特点并结合自行车运动的结构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就要保障运动员的一个平衡稳定的练习,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其他专项训练以及今后的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效忠,马国强,倪大海.SRM在自行车场地短距离项目战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2]仇乃民,李少丹.我国场地自行车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特点及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