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网球专项速度能力、专项耐力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诸多专项体能训练因素对运动员底线正反手击球能力、前场截击、底线相持阶段综合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深入网球专项教学训练中尤为重要,对提高网球专项体能的训练普及与完善也是一种契机。
[关 键 词] 网球;专项体能;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8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39-01
网球专项体能是网球运动员通过先天的遗传素质,通过后天的网球技术训练表现出来的对网球技术动作与相关技能的运动能力。此种专项体能与运动员先天遗传、后天各器官的发育情况、后天受锻炼情况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影响运动员在后天训练中、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网球运动体能对运动员的要求很高,需要运动员力量、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均衡发展。而从生理角度分析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它是一种间歇性训练模式,它的主要供能方式是ATP-CP系统供能,对于网球这一运动项目相当匹配。
一、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引入的原因
网球运动中的技术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底线正反手击球、网前正反手截击、高压球、放小球、高压球以及挑高球等,而网球技术中又可分为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网前截击技术和底线正反手击球技术。网球运动员在进行网球比赛或日常训练中,许多网球技术要根据球的落点随机应变而击出的复合型网球技术,这些技术指标对网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要求,而将发挥这些网球技能充分地施展出来,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对网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进行专门性和系统性的训练,因此将网球专项体能引入网球教学训练就至关重要。
在比赛中和日常教学过程中,各种网球技术动作和复合型动作技术的完成,击打出最好最流畅的技术动作都依托于运动员自身脚步的快速移动和身体各运动关节的快速协调作用,比赛与教学训练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快速地向球的落点移动,并通过快速急停变向,协调上体各运动关节快速对网球进行击打,这对运动员自身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依托作用。
二、网球教学中专项体能训练方案的制定依据
(一)网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分析
网球比赛的场地条件和比赛的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网球比赛是典型的间歇性运动,是由短时高强度(击球)、短时恢复(一分完结)和较长时间的恢复(一局比赛或一盘比赛结束)组成的运动项目。根据估计网球联合会(ITF)的规定,每一分的休息时间为20秒,换发球的时间为90秒,每一局的时间间隔为120秒。这决定了网球是一项由短时间爆发用力与一次短时间间歇交替组成的长时间运动项目。
根据网球技术动作特点,网球的整个比赛过程就是以多种步伐交替移动,持续不断对来球做出快速反应。其动作精细、对抗激烈、技战术变化莫测。它要求运动员心智成熟,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水平高,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强。可以说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技战术的发挥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网球运动的供能特征
网球是由比分组成局,由局组成盘,再由盘组成整场比赛,比赛回合较多,运动强度较大。大部分比赛每一回合(即一分)的时间大约为10秒左右。在这10秒内,运动员的心率可超过每分钟200次,并且运动员还要做出加速、急停、挥拍、击球等各种高强度且精细的技术动作。这就需要机体在短时间内为运动员提供高效率的能量供应。ATP-CP供能系统可以为人体提供3~8秒的能量供应,是运动员强大爆发力的保障。
职业网球比赛中,整个回合可能会超过10秒,甚至达到30秒以上。此时机体内的ATP-CP供能系统已无法满足供能需求。此时糖酵解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为机体提供能量。随着比赛时间的增长和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内的乳酸堆积,导致运动员产生疲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网球比赛的规则规定,每局之间大约有120秒的间歇,而每一局的比赛大约需要5~9分钟,盘与盘之间也有一定的间歇。在比赛间歇期间,ATP-CP供能系统可以得到充分的恢复。整场网球比赛大约需要1~3小时,甚至会达到3小时以上。这种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需要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可以提供长时间的供能,虽然有氧代谢供能提供能量的速度较慢,但其可以帮助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和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网球比赛中既需要ATP-CP为运动员击球时需要的爆发力提供能量,又需要糖酵解供能系统在持续对抗时供能,在整场比赛的长时间持续运动时还需要有氧氧化供能。因此,从项目供能特点来看,只有同时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三种供能系统的能力,才能提高运动水平。
三、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提出
在进行网球体能训练之前,若没能及时发现运动员身体存在的不平衡、不对称以及其他受限的动作模式,没能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模式,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较差,那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在训练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训练后没有进行充分的放松,就会产生运动疲劳,,长期积累会导致运动员伤病的发生。
总之,将网球项目的供能特点和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可以发现,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可以全面涵盖运动员的肌肉功能、本体感觉、呼吸和神经系统,从而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能产生重大影响。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自身的负荷和训练节奏易于掌握控制,便于使训练内容安排更符合网球项目供能特点。功能动作训练注重恢复和再生训练的特点,更是以人为本。因此,根据生理和解剖学原理,功能动作训练是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正国.网球项目体能的训练特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吴晓阳.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6).
[3]蒋浩.现代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的理论研究[J].体育世界,2012(2).
[4]庄静.浅谈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
[5]李庆有,余继英.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6]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