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一种人才创新培养理念,论述培养模式的优点,并提出了现阶段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其未来发展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98-0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空前激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培养模式对于提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培养模式的优点,并提出了现阶段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其未来发展对策。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教学环境与实践融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作室”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代入感,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这些项目往往是与市场关联的,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利用一种创新型的教育观念,学校和企业以“项目”为媒介,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与此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积极地参与教育改革,在一些企业的帮助下实践“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在实践过程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高职院校本身和企业本身:
(一)高职院校本身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难以吸引优秀的企业资源,一方面是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尚未得到改善,没有对“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沟通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缺乏主动性,导致高职院校难以与市场紧密结合。
(二)企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他们普遍认为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轨,开展的“项目”往往盈利性不高,并且还会带来一定的风险;2.中小型企业难以分出太多的培训资源与学校进行合作,因而许多企业往往对于这种合作存在一定的“负担”,积极性不高。
三、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发展的探索
想要进一步促进“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艺术专业的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革:
(一)要紧跟市场,有计划、有指向型地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健全职业教育与市场适应的办学理念,从而增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结合点,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使企业对学校的工学结合制度产生信任感,企业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包括前期与企业达成合作的沟通、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与企业的沟通以及后期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过程中与企业的充分沟通,并充分听取企业、兄弟院校,专业教师,学生的意见,深入开展工作室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与企业密切合作,引进企业真实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得到真枪实战的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采用,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项目”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得到技能培养的同时,让企业获得既定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培养模式得以长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关键的,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教育水平,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扩散思维,同时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又能够更好地兼顾市场的实际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提高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使之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但其培养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龙以标.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104-107.
[2]胡承武,万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