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诸多高校先后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对高校学分制、学年制的教学体制涵义及利弊的比较分析,发现学分制相对学年制的优点,说明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基于学分制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促进学分制改革。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学分制;学年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99-0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学年制是一种以学生学习年限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规定课程,通过课程考试及毕业设计,来衡量学生是否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的一种教育体制;而学分制是以学生为计量标准去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教育体制。
一、学年制的弊端
(一)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在学年制下,学生只有在固定的年限完成规定的课程,才能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不能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需按照教学规定的课程去学习,很难提前毕业,缺少灵活性,因此,传统的学年教育体制必将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学年制最大特点就是计划性,在学年制下,人才培养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缺少灵活性,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就业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不易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这种体制下,学生很难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三)学生接收知识较为被动
基于学年制教学体制下,人才培养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组织的管理与调控。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根据自身实际和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因此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学分制的优点与弊端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满足了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突显出其较大的灵活性。学分制优点如下:
(一)自由选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给予了学生选择的自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将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弹性学制,有利于学生尽早成才
学分制学制2~5年,学制灵活,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提前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也可以延长学习的年限,中途进行实践活动,再继续学习所需课程,让学习不是盲目性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由于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新课程,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时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知识素养和动手能力,才能满足学分制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学分制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软件管理平台、配套政策、课程及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教师的全力协调配合,才能将学分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如,自由选课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零散、不完整,选课情况复杂,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等等。
三、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年制教学体制下,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材都是依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改变而编写,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而走出校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要到一些小型企业工作,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实践和操作为主,不仅针对会计岗位,而是扩展到整个会计职业,增加实践课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成长。
(二)增加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所列的课程都是必修课,基本上没有选修课程,专业分得细,是一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体制;而如今,专业划分于过精细,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在学分制体制下,会计人才培养除了必修课,应增加一定的选修课,包括公共专业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加创业创新课程,实行技能考证加学分制度
在新形势下,高职会计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还需要创新,只有关注市场需求,才能跟得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应增加创业创新课程,并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严格考试纪律的同时,严格认定学分,重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考取,学生毕业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书”教育,实行技能考证加学分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证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会计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新开展工作,成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智娟.基于学分制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93-95.
[2]刘占柱,姚丹.弹性学分制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