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学制技师模式主要以任务引领和项目驱动为特征,以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为特色,以工学一体化教学为模式。技师学制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技师培养效能,是技工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办学手段与特色。
[关 键 词] 技师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制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9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强大,区域经济的结构模式也在积极地进行调整。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急需各类高技能型和专业型人才。如何在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提高技师学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效能,是技师学院目前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本文就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学校要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职业技能教学与企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技工教育发展之源,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制技师的培养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更要做好载体建设。
(一)为学制技师专业组建立专业委员会
比如,邀请企业相关的技术专家和一些教学名师,以及一些能工巧匠等专业人士。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进而健全技工教学标准和社会岗位需求的联动体制。
(二)建立评价委员会组织
通过建立一些技能大师或者是鉴定机构等参加的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形成对技师学制培养模式与效能的全面性评价,进而提高技工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建立技能工作站
学校可以选择校企融合紧密的一些企业,在校内或企业内建立技能工作站,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或学校中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采取让学生拜师学艺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实践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的技工教育模式,提高技师学制培养效能。
二、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技工教育应该做到遵循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技师学制培养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技工院校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载体,符合企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求。
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接设备维修职业岗位,技师学制培养能力紧密对接企业职业标准。中高级教育阶段施行的是一体化特色教学,而技师教学阶段施行的是企业创新技术引领教学发展。
(一)开展社会岗位需求调研,教学要符合社会职业标准
我国区域化经济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各地的岗位需求也不尽相同。技工院校可以要求组建的委员会对一定区域内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岗位情况进行调研,可以将岗位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性作为研究目标,并以职业标准为基础,岗位需求为根本,技工教育要紧跟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施行并推广技师学制培养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有效对接职业发展标准
在技师学制培养模式体制中,以一体化教学改革技术为指导,以国家职业体制标准为根本依据,深入企业“挖掘”工作任务,对技工教育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维修专业进行二次开发,进而使学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另外,技工教育要注重技能大赛活动对于学生所起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
(三)要注重企业项目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技师岗位能力
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培养的要求是,学生首先要通过学校教育培训,再经过学制学习规模化与系统性的培训,进而成为一个预备技师,然后至少再加上两年或几年的生产实践,才能达到技师的真正水准。所以,学校必须精心选择好的企业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开发项目中进行实践学习与锻炼,学习掌握企业项目的管理制度与开发过程,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其中创新意识也是要提高与增强的。学制技师的创新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培养模式的意义所在。
(四)注重可持续发展技能,,提高学生技师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培养要避免学科式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办学思想,技工教育中可以将工作实践和培训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有效的岗位能力培训,可以让学生自觉积极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另外,技工教育中技师学制培养也可以将工作执着、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纳入教学内容。
技工教学中,技师学制培养形式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得。就目前来说,技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就是要探索和研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与方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原来的传统模式的改革,比如,传统的中医是靠师徒传承模式到后来一些中医大学得规模化办学,而职业技师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技工教育技师也可以通过学制培养途径成才。
参考文献:
[1]黄华鞠.学制式技工技师培养模式探究与摸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谢华兵.技工教育学制技师培养的实践探索[M].劳动出版社,2013.
[3]庞可清.学制技师是这样出炉的工业技师学院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人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