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机械基

2017-01-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机电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增强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高职;机电专业机械基础;课程衔接;标准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10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在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中高职衔接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推动电子机械领域发展方向的机电专业,实现课程教学的衔接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这就需要加大基础课程一体化的开发,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融合,帮助学生跨越阶段性教学的门槛。
  一、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及教学问题
  (一)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中高职教学的衔接就是以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为目标,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学制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不会出现重复性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中级技术人才向高级技术人才的跳跃,从而实现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衔接是连接职业岗位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纽带,通过课程衔接能够增强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高职课程以及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机电专业中高职教育属于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办学方针都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且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相似程度较大,核心课程的重叠率较为严重,,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高职教育中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基础课程方面的缺陷。
  二、中高职衔接《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的策略
  (一)加强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减速器传动设计作为教学设计项目,虽然这种课程设计项目具有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特征,并且设计原则性和设计步骤较为清楚,能够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校核计算,有助于学生对常用标准机械零件的尺寸和结构进行全面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机械专业手册的能力。但是这种设计项目忽略了学生的理论力学计算能力,中职进入高职的学生计算功底比较薄弱,外加他们平时的课时较少,强行按照这一传统的机械课程设计模型来做,会增强教学的难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中职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缩减版的机械课程设计模式,降低设计计算的要求,强化设计原则,减小计算难度,不仅能够实现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二)改变课程编写的依据
  《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开发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化编写体例,按照项目化以及模块化的体例编写课程。项目化和模块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分解,然后重构知识模块,形成阶梯式的模块,增加模块的深度,简化模块知识的难度。中职阶段教学完成前面几个模块的内容,高职阶段教学中完成后面几个模块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课程教学出现重复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分阶段掌握基础教学要求,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常用传动、常用零件以及传动机构的设计这几个核心部分,在这些内容中,传动机构的设计在中职教学内容中是不要求的,前面其他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重点,只要对这部分内容扎实学习,高职阶段就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安排,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随着制造业在我国的发展,高级技术性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性因素,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关键。加强中高职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综合知识,为以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欧阳丽.机电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3):127-129.
  [2]赵伟,马玉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机电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95-97,119.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