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5年以来,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扩大招生,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便成了整个社会的“着眼点”。不少研究者都曾在其作品中提到:如今就业市场当中高职学生被动、盲目性明显,因其对社会就业需求、自身能力之类缺乏了解,造成学习缺乏针对性、难以明确定位,最终造成其缺乏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故而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类活动,帮助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形成科学的职业规划。
[关 键 词] 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87-01
一、我国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调查方法
2016年4月,对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院校的1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在其过程中进行了职业规划与调查,主要涉及金融、土木工程、艺术、会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应用电子、儿童教育、护理等10大专业。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率为96%。
二、我国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调查结果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只有不到70%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有19.50%的学生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其余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主选择的专业,一些学生不是十分喜欢自己报读的专业。5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缺乏动力。同时,他们对未来的无助和不确定心理,反映了当前我们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也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面试,很少开展对应的职业规划课,学生也没太听说过职业规划这一词。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反映:没有实际意义,平淡,不重要。在课堂上教师是德育科研的辅导老师,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因此,也很难实现正规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职业规划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中的完善措施
(一)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职业规划教育所产生的提高办学能力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好处予以充分认识,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学校,应成立“职业规划教育督导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专司职业规划教育方面“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制度角度上形成对职业规划教育共同参与、集体关心的环境;开展一系列专业实践类型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和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举止。在学生入学之初应借助于一系列方式宣传并树立“职业规划”方面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可以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自我认知、准确定位自身职业,促进学习目标、动机的树立,以此来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相关的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教师的水平与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质量直接挂钩——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提出了要求。故而校方有必要提升此方面的组织能力,提升从教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经验之类,也可以外聘职业规划专家和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对教学设施、场地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支持,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发展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1.开展职业规划竞赛
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竞赛可以针对作品展示、团体辅导、职业辅导、职业测评之类开展,良好的宣传在方法、理念、意识等层面上会对高职学生起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教化”作用。而上述活动还要“紧扣”时代的步伐,从各自所处的环境特点出发来有效地丰富活动形式,逐步将其中的重点活动集中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上,提高学生的就业和与之相“配套”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区政府等合作,提供就业、实习机会给学生。
2.鼓励学生专业发展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依赖于学生的参与,社团作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就业团体,若其发展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推广和普及职业规划教育。故而,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建设社团之类的活动予以支持、引导和鼓励,给予其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灵活政策。
3.引进商务培训机构,开展学校办学合作
咨询和培训职业规划的机制无疑在学校中最受欢迎,如:考研、外语培训在整个培训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咨询、培训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声誉、经验、运作模式,高校引进如此的创业培训机构之后,可以在合作办学活动中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给学生更多了解行业、社会的机会和渠道。
参考文献:
[1]邓石莉.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对策[J].人才开发,2015(3).
[2]刘畅.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