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中职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主要是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缺乏精心设计,随意性大。提出了三点建议: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即趣味性原则和兼顾复习和预习的原则;作业形式多样化,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教师在作业布置、督促、检查全过程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88-01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众多课题研究都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对于课堂外的改革关注较少。然而,作业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新课的预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中职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就中职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以下浅见。
一、中职语文作业的现状
(一)语文作业延续高中模式,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语文教师大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在执教中职语文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使用以题海战术、抄写和背诵为主的作业模式,甚至认为是唯一必要、有效的。然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中职生与普高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上都有很大差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做出改变。
(二)语文作业缺乏设计
长久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较少有精心设计,体现在:(1)作业布置时间仓促,往往在下课铃声响起,教师才急急忙忙地布置作业。(2)任务模糊不清,比如就一句“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劝学》,请同学们提前把课文预习一下。”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一概不知。(3)作业量偏少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二、对中职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作业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自觉性,家长又缺乏对其作业进行检查督促的动力。只有有用又有趣的作业才能吸引学生,比如讲授剧本类课文,可以要求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出于可能会被选中演出的考虑,会认真地进行准备。
2.兼顾巩固和预习的原则
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教师通过对作业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效地进行查漏补缺。作为下一次上课的前置内容,预习作业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干脆放弃学习情况的出现。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学生对于“请完成课后练习第×题”这种作业已经不感兴趣。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并将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融入其中。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必要的习题、背诵、阅读、写作仍然是语文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比如,教师以在每堂课上课前几分钟设计一个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进行回顾并小结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借助笔记等资料来完成准备工作。几分钟的知识回顾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很好途径。
2.用好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经常习惯于以思考与练习题或者教辅资料的题目为主,因为这些最便于布置和检查的。事实上,用好语文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比如“命题说话”,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自我介绍”为主题,准备3分钟的限时演讲。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希望能赢得他人的赞许,自然也会在课下认真准备。无论是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来看,还是从中职学生的学情来看,这样的语文作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3.个体型作业和团体作业相结合
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男女生比例、学科偏好上都呈现出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同样布置一次《雷雨》节选第二幕的预习作业:个体作业设计:通读课文,结合参考资料找出剧中人物的关系图。团体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排练剧本并准备在班级表演。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角色扮演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并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教师要参与作业布置、督促、检查的全过程
中职学校的升学压力相比较普通高中而言要小得多,这使很多学生一下子就降低了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要求。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中职学生的作业可以降到最低标准,甚至没标准。出现作业量偏少、作业设计随意性加大、作业批改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想法只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丧失,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烦的恶性循环!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悉心教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耐心地进行批改,才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作业,对待自己的学业。
参考文献:
[1]马林.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方艾.“十五”重点课题:“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成果喜人[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