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柔道课;后腰;舍身牵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086-01
此次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站立投技技术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寝技技术,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柔道知识从站立对抗技术到地面战技术打下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材的作用
《柔道》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教材,目前柔道项目除了警察、军事类院校作为必修课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柔道列入中学、大学的正式体育课程中,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在柔道运动中站立摔技术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走、跑、跳推、蹲、抱、拉、扛等,形式多样,而这些基本技能,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识记——技术的重点:打入以及投入的完整性。
难点:发力的节奏和重心的变换。
理解——在投技中不光是发力对抗,借力牵引,更要有舍身忘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
(二)能力目标
基本掌握舍身牵摔的动作要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柔道课程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打入以及投入的完整性。
教学依据:只有掌握了技术的完整性,才能理解和掌握并运用该技术。
教学难点及依据:发力的节奏和重心的变换,发力的节奏和重心的变换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从教法和学法上入手。
四、教学方法
柔道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是对提高实践能力有巨大帮助的学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师要让学生能够从原理和动作上全面理解。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学科,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施展动作,从活动中体会。
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亲自示范各种动作,通过肢体给予学生强大的感染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以及老师亲自示范,激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活动探究法
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学能力,主动思考,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然后模拟情景再现,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习方法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不能采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应该让课堂更加积极主动,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结合动作以及人体结构,对于动作施展过程中的技巧,老师和学生可以做双向的互动与讨论。柔道是力与美的结合,在博弈的过程中相互试探与角力,并不是靠蛮力取胜的运动。因此学习柔道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对于动作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归纳,学会双向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通过对之前动作的复习,然后引出新课和新动作。在学生充分热身之后,讲解基本的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摔法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实摔生理痛感模拟感受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当进行必要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上,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吸收的内容,并且从感官上对动作产生认识,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实战训练,进行反复练习。
七、建议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调整,从而适应学生的整体进度。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理解生物痛感现象,是对学生的一种生活体验。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疼痛,进行对比阐述,强化学生对于痛感的认识。这就是一个思考和归纳的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老师将课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不熟悉的内容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记忆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容易体会,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入,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总能有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都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分享,从而达到二次思考总结的过程。
柔道的学习是一个脑力与体力结合的过程,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运用过渡,学生通过课上的努力,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项运动,,从而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卫国.北京市普通高校柔道选修课课程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高艳,唐玉玲.柔道技术的训练方法之我见[J].运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