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注重学生的成长,进而培养出创新、实用性人才,以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中职教育真正的目的。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化学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出创新、实用性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中职教育;化学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168-01
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教学宗旨的基本要求。顾名思义,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技巧,从而实现其在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上的提高。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职学校里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具体主要是相关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特性,但在一些学生眼中,这些只是空洞无味的知识,如果其自身控制力再不强,学习也不够积极,其自身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应有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讨、分析和完善有关化学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达到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标。
一、根据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技巧及能力
如上文所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职学校里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但实用性都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因此学习化学要做到把相关理论的熟知通晓和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协调运用相结合,,才可以说是学好了这门课。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才学完初中的课程甚至是没有学完,其没有过强的自身控制力,只对新鲜、有趣的知识和事物感兴趣,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过程太过乏味,学生基本是毫无兴趣,不能做到积极地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积极探讨和分析,找到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一定要确立好这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中等职业学校里,教师在讲解到化学稀土中镧系元素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镧系元素的名字就已经是一道坎,难记而又没有实际意义,而且他们从来不会涉及,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对他们自身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产生影响。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把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懂得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性,比如,“为什么镧系元素彼此间化学性质的差别比锕系元素彼此间的差别要小得多”“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等,进而让他们都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如上文所说,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做好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才算是实现了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注重实验应用
众所周知,实验在任何一门实验学科都是必不可少的,化学是实验学科之一,实验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做到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提高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加愿意学习。通过实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有了真正的发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算是一举两得。
举例说明:做氯化氢溶解性实验时,喷出的红色喷泉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开始探究其中的原因,学习热情高涨。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钠放入水中,立刻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水变成红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化学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可以预言,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化学教育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中职学生会在日益发展的社会舞台上呈现出最优秀的精神面貌。
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来讲,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学生在毕业后一般是走上一线技术性工作岗位。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其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把其学习的内容和职业价值观联系起来。相对于数学、物理等理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化学学科的知识点繁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原理,还要做到更好地实际应用。相对于高职教育,中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对化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太多的接触,中职教育既不是高中教育的替代品,也不是普通高校化学教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王鹏彦.中职化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探讨[J].才智,2015(32).
[2]冯素玲.学生化学能力培养与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5(35).
[3]邢苑.基于應用能力培养的中职化学教育特色[J].山海经,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