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2017-06-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首先对中职分析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阐述了在中职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最后结合中职分析化学“水的硬度”知识点,就“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对提高中职分析化学教学质量与水平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169-01
  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工、环境工程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分析化学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为学生日后有关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中职阶段分析化学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提供分析對象分析数据,筛选分析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等。随着分析化学学科的自身发展,分析化学的内涵、定义乃至研究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时期的分析化学课程涵盖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较高要求,这使以往以板书+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应用“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方式,促进中职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已成为各方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一、中职分析化学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做三者相互独立分离,学生通常在实践课教学中表现活跃,但理论课教学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理论知识的接受效果明显低于实践知识的接受效果。更为关键的是,教、学、做三者长期相互分离,间隔时间长,对分析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不良影响。
  二、中职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在“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用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实践活动均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展,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演示、理论讲授、知识应用、教师提问、实践训练这几个模块。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由教师根据知识点主题内容进行演示实验,由学生自习观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演示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其实际应用,并针对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提出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实践的方式验证答案。由此可见,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展开同步活动。更为关键的是,“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在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最优化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中职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以中职分析化学“水的硬度”知识点为例,在该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下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水的硬度”教学单元:指导学生进行配位滴定法操作过程的学习,并对配位滴定法在实际中的运用进行了解与掌握;“水的硬度”教学目标:基于对配位滴定法基本操作原理知识点的复习,掌握测定物质硬度实验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在水的硬度测定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水的硬度”教学场所:整个教学过程在滴定分析实验室中完成;“水的硬度”教学内容:第一步,将全班学生按照2~4人/组标准进行分组,确定小组组长;第二步,对上一阶段学习中已掌握的配位滴定法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过程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回顾;第三步,掌握永久性硬度以及暂时性硬度的概念以及特征差异;第四步,列举实际运用中常见的配位滴定指示剂,并对不同类型配位滴定指示剂的适用范围进行演示与归纳;第五步,引导学生掌握测定水总硬度水平的具体方法,并由学生按照分组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当结合“水的硬度”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测定水的硬度过程中,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在测定水的硬度过程中不加入缓冲溶液,那么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发生怎样的变化?”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设计讨论性试验,并确定实验方案,展开试验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其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以及讨论中所产生的困惑与不解,并集中进行课堂讨论;第六步,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演示或PPT展示的方式向教师以及全班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利用实验的方式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考评。
  “教、学、做”三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中职阶段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大重要举措。通过对“教、学、做”三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加教师积极展开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重点围绕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使“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体系逐渐完善,进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王虎,杨蓉,韦敏,等.中职分析化学实训课与计算机应用一体化教学的实验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04.
  [2]周劲松.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3):2-3.
  [3]张红.微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124-125.
  [4]孟祥乐.基于网络课程环境下中职分析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55-56.
  [5]刘淑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分析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8):181-18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