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比较差,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能在课堂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的目标无法达成。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策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103-01
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整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职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职教育现状导致学生大多偏重于专业课程,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一般比较差,这就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数学课“望而却步”,觉得数学非常枯燥,课堂学习往往非常被动、消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也受到影响,无法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数学课堂变得非常沉闷,“强灌式”的课堂屡见不鲜。因此,必须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打造中职数学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中职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合理的数学教学组织策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合理創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职数学课堂当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中职数学的教学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的最好时机就是课堂导入,创设合理的导入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好的开端能够降低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心理障碍”,消除畏难心理。导入情境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岗位实际,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贴切感。
二、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当中必须遵守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减少障碍,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用。在中职数学大纲中规定教学内容应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参考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三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理解教学大纲当中的深层含义,然后通读教材,掌握教材整体的脉络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后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调整教材,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能重构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既能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学会。
三、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形成“畏难”到“学不会”之间的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任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自尊心的前提之下,设定不同的标准,设置分层次的考核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跳一跳,达得到”的感受。如,在角的概念推广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做出动态的旋转角,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旋转可以产生角”及“角的概念推广定义”。圆心角和弧长、半径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进行展示。
四、改变评价的方式,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的课堂小测验等,还可以改变期末总评的评价结构,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计入在内,让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当中的决定作用变为主导作用,可以将期末考试成绩的50%计入期末的总评当中,期中考试的20%以及平时考试成绩的10%也同时计入在内,让过程性的评价更加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平时的学习动力,还能避免因一时的发挥失常影响期末总评的现象,让学生在平时的努力也能及时得到反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贺皖松,张杰.基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178-179.
[2]王海滔.中职数学职业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职业,2014(18):82-83.
[3]潘金涨.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及质量提高策略[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