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学难,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数学一直是中专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诸位中专数学教师在积极探索的课题。这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突破:激发学习兴趣、问题启发思考、分层教学设计。
[关 键 词] 中专数学;教学研究;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106-01
虽然社会对中专教育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现阶段中专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仍然堪忧。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上。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活动遭遇重重障碍。如何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解决,这是本文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
早在春秋时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发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呼唤,足见兴趣教育的重要意义。中专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即为行为散漫,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为了转变这一不利局面,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课堂导入等。
以集合的概念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班级举例:班级里面一共有30人,这30人个人组成一个集合;讲台上有教案、粉笔盒、黑板擦、尺子,教案、粉笔盒、黑板擦、尺子构成一个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数量问题,以引起探究兴趣。例如,商场购进某种商品m件,每件按进价加价30元售出全部商品的65%,然后再降价10%,这样每件仍可获利18元,又售出全部商品的25%。(1)试求该商品的进价和第一次的售价;(2)为了确保这批商品总的利润率不低于25%,剩余商品的售价应不低于多少元?二次函数定义和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象,使知识一目了然,同时促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案例也非常丰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是教师应当注意,不同学生学习兴奋点存在差异,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
二、问题启发思考
问题是启发智慧的关键,是思维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近年来,问題教学法作为数学教学改革成果之一,频繁出现于教师的视野当中,对构建新型课堂模式具有积极影响。教学实践当中本人发现,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课堂成为教师展示的舞台,学生没有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问题教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教学尴尬局面。
组织中专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那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函数的概念一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次函数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回顾性问题:“初中大家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知识,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能不能请同学们想一想,一次函数是怎样表示的,根据一次函数你们能不能对什么是函数这一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温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往的一次函数知识,同时帮助教师顺利进行了课堂导入,可谓一举两得。
问题教学的方式和目的是不一而同的,有复习性问题、导入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对比性问题、总结性问题、提示性问题、检查性问题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选用某一问题或者将这几类问题结合起来使用。
三、分层教学设计
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外,孔子同样主张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中专学校普遍采用大班额授课制度,面对动辄三四十人的大班级,不同学生数学基础和接受水平都表现出一些差异,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案,那可能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中专数学教学应当采用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上将不同学生区分开来,实行差别对待。例如三角函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求C层次学生理解任意角正弦、余弦的定义,记忆诱导公式;B层次学生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学会运用公式,,初步树立数形结合思想;A层次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域、函数值在各象限符号,在独立推导公式的基础之上理解并运用,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目标方面将学生依次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现阶段有关中专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依然在继续,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积极发表了看法与建议。数学教师应当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关注研究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辉容.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2(9):156-158.
[2]薛亚丽.素质教育与中专数学教学[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34(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