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二技师学院,福建 福州 350301)
[摘 要] 德育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树人,是一门集理论性、原则性、科学性、方向性以及思想性为一身的学科。德育课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技师学院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试图探讨研究如何利用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来有效改善技师学院德育课教学效果不佳这一困局。
[关 键 词] 德育课;教学效果;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74-02
人本教育思想认为,学习原本就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知,二是情感,并强调在学习中个人对学习的喜爱之情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呢?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力图将情感因素渗透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品质高尚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在德育课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情感教学内涵及其作用
所谓情感教学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前提下,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情感因素予以充分重视,并努力运用各种方法或经过各种途径让这些情感因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达到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将情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德育课教学中来,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浓厚兴趣;一方面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而使学生在德育教师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期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进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从而自觉地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前进。
二、技师学院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技师学院德育课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育课教学方法陈旧、单调,教学手段较为落后,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作用,而且容易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隔阂,进而严重挫伤学生想要学习好德育课的积极性。其次,教学内容仍然存在着“空”“大”“远”的情况,远远脱离了当前阶段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就业实际,不仅目标笼统,而且说教多,如此不仅学生觉得教师总是谈一些大道理,就是一些教师自身也觉得所讲内容太过脱离实际,自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次,一些德育教师也将德育课单纯地看为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没有认识到情感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自身都缺乏情感的时候,自然对德育课教学工作谈不上有多高的热情,当教师都不重视德育课的时候,德育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可想而知。最后,不少学生也认为来技师学院就是为了学习技能、技术的,因此更加重视专业课学习,片面地认为德育课即便学了也没什么用,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技师学院德育课实效性低下,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努力通过情感教学的应用,以情促教,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德育课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实践
(一)巧妙创设各类问题情境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类问题情境,比如设问式情境、疑问式情境、悬念式情境等等,巧妙地运用问题情境进行“感情投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触景生情”,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自觉并懂得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并认真履行在家庭中的义务;用行动关爱父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导学生感受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除了权利与义务外,更重要的是“爱”。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层层设问:请说说在家庭当中作为未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哪些权利?作为父母是否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是否又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你是如何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这些设疑由于恰到好处,学生为此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在激烈的情感“撞击”中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子女要学会感恩,理解父母,善于沟通。
(二)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德育课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同时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调节。正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德育课教学过程也应当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德育课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整个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都应有机渗透情感交流,情感教学的开展也应当建立在德育教材的基础上,否则就成为“空中楼阁”。德育课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其实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同时也是情感的载体。虽然有些课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较多,有些课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较少,但无不闪现情感的火花。因此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并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些情感因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原本枯燥的条文生动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整个德育课教学过程情趣盎然。比如《哲学与人生》教人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经济政治與社会》教人关注百姓民生、国家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教人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职业生涯规划》教人要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敢于放飞梦想等等,这些都是德育课中最基本的情感因素。又如教材中那些名言警句、典型人物、故事案例等等其实都能够成为情感教学很好的素材。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中的有情之“理”,在教学时正确表达这些“理”中的情,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德育理论中的情感。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道德品质毕竟是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德育课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还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德育教育就失去了其最根本性的意义。德育教师应当多鼓励、引导或组织学生去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通过广泛地接触社会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比如玉林示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于2017年1月14日在兴业县龙安镇牟村开展了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们组成了义务春联小组,写了将近400幅春联赠予村民,有的学生组成了义务维修小组,用精湛的技术帮村民把电饭锅、电磁炉、电风扇等家电一一修好,共维修了50多件家电,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还有的学生组成了走访慰问小组,,他们走进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嘘寒问暖,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并把自己亲手写的对联送上,表达最诚挚的新年祝福。还有的学生组成了宣传普及小组,将党扶贫政策整理成宣传页,宣传给村民。
德育课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寻各种教学方式、策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一个学生喜欢、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里充分体验情感、感悟人生,只有如此,德育课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旺.浅谈中职德育课中情感教学的有效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6(12):232-233.
[2]朱贵宾.论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48.
[3]马德芳.情感教学在中职校德育课中的渗透[J].经营管理者,2011(1):337.
[4]潘进仲.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8):158.
[5]张波.实施情感教学,提升中职德育课德育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1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