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433)
[摘 要] 为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改革,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准和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培训效率,从肾内科的视角全面阐述了临床小讲课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并总结相关经验和体会。临床小讲课是规培医师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值得在其他学科内推广。
[关 键 词] 肾内科;临床小讲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22-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培训质量关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学发展的未来。我院作为上海市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模式探索。肾内科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科性强,往往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而且名词繁多、各综合症复杂,很多病理类型难以区分,有较高的学习难度。我院肾内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临床小讲课教学模式,反复探索,不断改进,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的教学流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临床小讲课是规培医师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巩固课堂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也是教学相长的有效举措。现将我院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规培医师基础水平差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专业方向不同,基础水平不一,不同学历和专业的规培学员对肾脏疾病的了解程度也差别很大,这给临床带教和培训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二)轮转时间短
肾内科理论授课学时短,很多内容需要通过临床教学来补充。但是,相对于心内科和呼吸科等科室,规培医师在肾内科轮转时间偏短,一般为1~2月不等。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培训,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三)带教老师缺乏经验
由于我国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积累的可供参考的经验还不多。很多带教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带教培训。仍然按照实习医生或者专科住院医师的模式进行培养,部分仍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四)带教老师工作压力大
由于各教学医院都存在本科室职工少,临床工作繁琐的现象,再加上有科研、基层帮带等各项任务,所以很多带教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规范的临床带教。
二、临床小讲课的优势
(一)拓宽知识面
规培医师所用的临床医学教材从编写到出版一般要经过3到5年的时间,所以书本上的知识往往存在滞后等问题,许多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方法还没有来得及写进教材。另一方面,由于学时的限制,医学院理论教学学时通常只能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简单的介绍,无法进行深入讲解。小讲课可以将本专业的最新进展介绍给规培医师,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对鉴别诊断的讨论,以及具有容易误诊疾病的对比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老师提出贴近临床的问题,引导规培医师复习和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而指导临床实践,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临床小讲课可以使每个规培医师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努力尝试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
(三)可以根据规培医师的需求进行个体化授课
以往理论课教学时,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选定的,没有征求规培医师的意见,往往无法满足规培医师的需求,导致规培医师对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而在临床小讲课时,由于每次参加的住院医师人数较少,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受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三、我院实施小讲课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肾内科规范化培训目标
肾内科涉及的教学内容众多,规培医师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掌握,,所以,我们进行了分级处理。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重点内容要求必须掌握,特别是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思路,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要熟悉了解肾穿刺的适应证和穿刺后的注意事项,各种常见检查项目和操作技术的适应症和临床意义。相关检查项目,包括尿沉渣分析、尿渗透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肾脏SPECT等。常用的临床操作技术,如中心静脉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和血液透析等,这些内容以后涉及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也要有所了解。
(二)入科宣教
规培学员进入肾内科后,先对其进行入科宣教,除常规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向他们详细介绍肾内科常见疾病的种类、急危重症患者的种类、日常工作流程、学习的目标任务、考核方式等。使他们对本科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然后向他们介绍小讲课的计划、目标和实施细则,并指导他们参与一周后的临床小讲课选题。
(三)与规培医师共同讨论确定小讲课的内容
选择好授课内容,有目的地严格筛选临床小讲课内容是成败的关键。我们的经验是,要突破书本上的知识框架,不以某一种疾病为题目,而是以症状或症候群为题目,把多种相关的疾病串联起来。这要求带教老师注重积累,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收集有较高教学价值的病例。重点关注通过该病例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训练。我们在每个月规培医师入科时对他们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讲课内容,删除了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適当增加了其他需要的内容。
(四)规培医师讲课与带教老师讲课相结合
规培医师讲课与带教老师讲课两者各有所长,两者缺一不可。带教老师讲课通常以老师讲授为主,信息量大,可以全面系统地讲授知识;缺点是规培医师的主动性不强,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规培医师在轮转时已经完成了内、外、妇、儿等全套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并完成了各个科室的临床实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某些临床问题都有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并不全面,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安排他们承担了部分小讲课工作。一方面通过小讲课,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观点的正确性不能确定,还可以促进其他医师参与思考和讨论,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