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摘 要]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医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极少。通过在高职高专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高专医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医学影像诊断学;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43-01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背景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实践并重,而高职高专类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自主性差,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差,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先后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调研,国内项目化教学改革多集中在化工、机械制造、设计等领域,医学类课程中仅有个别院校对护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有所尝试。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因鉴于其具备临床医学学科属性和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性的双重特征,项目化教学设计复杂、难度大,目前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尝试尚属空白。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定位,结合岗位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常规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所需知识和技能,确定总体培养目标,即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人体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分析、诊断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以临床影像诊断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实际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打破以往按照人体系统为教学单元的方式,按照人体部位——心胸部、胃肠道、腹部、骨关节、头颈部设计成五大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按照病种设计成多个子项目,如教学项目“心胸部影像诊断”可以按照临床常见、多发病分为“正常胸部影像诊断”“肺部炎症影像诊断”“肺结核影像诊断”“肺肿瘤影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获得性心脏病影像诊断”六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比如“肺部炎症影像诊断”可分解为“临床资料查阅”“影像图片分析”“疑似病鉴别诊断”“影像诊断要点归纳”“书写诊断报告”五个
任务。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以本校2014级大专医学影像技术1-4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班为试验班,另两个班为对照班。四个班在学生成绩、授课内容、授课学时、教师安排等方面无任何差异,具有可比性。
试验班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工作和作为课堂讨论的主要发言人。按子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以影像诊断医师的身份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影像图片,,逐步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师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对照班则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采用專业知识考核、行业技能考核多种考核方式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班理论考核成绩为87.8±3.9,对照班为75.6±7.2;试验班行业技能考核成绩为93.5±2.7,对照班为86.6±3.1。试验班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行业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