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谈高校学生管理中话语空间的构建

2017-07-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话语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提出构建大学生话语空间,包括转变管理理念、鼓励自我管理、支持参与管理及融合线上线下管理等。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构建;话语空间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28-03
  一、研究背景
  2017年2月,教育部在新修订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可见,尊重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鼓励自我管理、参与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常态。笔者认为,构建“大学生话语空间”是新常态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
  所谓大学生话语空间,是指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和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全面、深度地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独立自主地表达意见和建议;学校建立了多样化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反馈机制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诉求、意见和建议进行快速、有效的回应,各级管理者(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相关管理部门人员、校领导)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有效。
  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背景下,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不适应问题日益凸显。不难发现,管理方学校与被管理方学生缺乏充分的沟通以及学生在内部管理中缺乏起码的话语权往往是导致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大多高职院校在对待此类学生群体事件上,依然沿用以前的管理套路,未能真正审视自己在管理上的不足。因此,,研究、构建大学生话语空间,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结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的情况,采用李克特式量表设计原则,设计高职学生话语空间现状调查问卷,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为使调查的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全校的总体状况,笔者从在校生中随机抽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范围尽量涵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不同专业大类(文管类、理工科类、艺术类)的学生(见下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終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6%,有效回收率为93%。
  调查主体的分布情况(%)
  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选择学生中的典型代表20名,进行深度访谈。重点了解学生话语空间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话语空间的认识、看法和建议。
  学工处、教务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处于学生管理一线,涵盖了学生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有着对学生话语空间最为原始、最为真实的看法。课题组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访谈提纲,对他们分别进行深度访谈,掌握管理者对学生话语空间的看法和建议。课题组先后访谈学工处、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各1名,辅导员和班主任各2名。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现状满意度不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对学校管理中“畅通和拓宽学生诉求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面满意度不高(只有66%),对学校尊重学生话语权和主体性方面认可度较低。
  尽管在现实的管理中,学生可以以一定的身份融入某些教学活动中,但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教学管理者还是会更加重视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对学生的权利缺乏更大空间的理解和尊重。又比如说,在学生评教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全面地了解如何参与到当中去,这样有什么意义;而不是说学生对于评教一知半解,不能深入了解评教的目的何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评教理解不到位,不知道为何要评教,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这个只是学校对“以生为本”所做出的一些表面工作,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管理群体的人本管理和民主管理理念缺乏是导致学生群体主体性弱化,学生话语空间未得到合理构建的首要因素。
  (二)在教学中尤其缺少话语权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话语权和主体性尤其得不到体现。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普遍认为,在上课过程中没有机会发言,而拥有较少的话语权。从不同专业大类来看,文管类和艺术类情况稍好,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言且拥有较多话语权的比例分别是35%和38%;理工科类最差,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言且拥有较多话语权的比例只有17%。教师以知识的权威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而且还控制着课堂的话语权——“说什么”“怎么说”,教师主宰和支配着课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在课堂上是否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意或者很在意,但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发言而拥有较少的话语权。
  虽然大多学校建立了评教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体系,但学生的意见和评估结果并没有作为对教师评价、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专业发展、教学设计、课程选择等关系重大的问题上没有表达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也多是走走过场。
  (三)参与学校管理的广度、深度不够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够,程度不高。其中认为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多”的调查学生占48%,认为“极少”的调查学生占25%,认为“无”的调查学生占12%;认为目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程度“不高”的调查学生占48%,认为“一般”的调查学生占25%,认为“几乎没有”的调查学生占12%。现在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和监督程度低,无法达到学生话语空间构建的内在要求,不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