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论述了服装服饰设计课程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服装服饰设计教学中实施实践课程的途径。
[关 键 词] 服装服饰设计;实践课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079-01
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教学,不少学校培养的学生艺术修养欠缺、设计水平不高、对服装市场不熟悉。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理解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市场、重视艺术、重视课程的实践性。
一、服装服饰课程加强实践的重要性
既然是服装服饰设计,,那就是创造,设计师需要按照面料的特质精心构思,使其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和生理需要,出现购买冲动。因此,在服装服饰设计教学中,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服装服饰本身设计的实践需要
设计服装服饰应着重于各行业人员的服装款式,应综合考虑着装对象、着装时间、市场因素和着装目的等。不仅如此,还要综合分析加工条件、营销策略、消费者心理、美学标准和趋势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既要掌握调查研究、设计和生产的组合设计方法,又要有艺术、营销、技术合三为一的设计理念,学生除了要具有艺术方面的修养和做好市场研究外,也要进行相关技能的锻炼,亲身实践,方可正确理解和把握市场,设计出符合市场的服装风格和方向。
(二)强化实践性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上涌入了很多外国服装品牌。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国内服装在面辅料、服装机械、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和国外品牌服装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我国的服装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国内服装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抓设计,抓经营,而这些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抓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服装企业的形势又倒逼学校的服装教学要与社会需求合拍,符合时代生活的要求,因此,让学生与现实接触,在市场中实践,把握消费者心理就特别重要。
(三)实践性是培养设计新手的必须环节
设计服装服饰,包含服装的艺术设计、结构设计、技术设计三部分。服装艺术设计是基于美学在服装外观上专注的设计,以满足国人的审美需求。这样的设计需要设计师有一个良好的艺术修养、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有创造异质思维的能力。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人的艺术修养、美学素质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提高;良好的绘画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素描、色彩和速写等教学实践才能画出准确的效果,明确显示服装的款式、颜色、工艺结构和整体效果,更好地展示设计意图。效果图完成后,必须基于服装的外轮廓和内分界线的效果,完整设计结构线,即服装的生产打板过程。最后,根据服装工程学对服装内部结构和缝制过程实施重点工艺设计。在服装和结构和工艺设计中,学生应在服装结构、服装技术、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动手练习。只有有相当的实践经验,才会感觉面料,才会使服装的实用性和服装的美丽舒适性结合起来,才会在未来的工厂中灵活地把服装打板的理论和工艺安排相结合。
二、服装服饰设计教学中强化实践课程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奠定学生日后工作的基础
服装服饰设计类别多,设计造就的人才以某一方面专攻为好,不易蜻蜓点水,全面开花,应当在这样几个大类中进行选择:中国传统的、西方的、特殊需求的等,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一些选择。然后再按照教材的编排,选取重点,方法各异,可以在服装工艺、结构、造型效果诸方面有所侧重教学和进行实践,为以后学生就业上岗提高动手能力,减少企业培训的时间。
(二)从课程体系上改进,提升学生实践效能
有关服装课程的比例,应该是少学美术、素描、色彩和速写等一些基础课程,可以通过现在通用的电脑进行一些手绘和设计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和创新。可以到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聘请一些专业技师,给学生讲解多种面料的质地和特点,并参观工厂,进行现场实习,体会服装材料、裁剪缝纫等,动手操作,加快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此外,课程中可以考虑开设服装品牌课,学习不同品牌的设计要点和风格,教给学生观察市场的技能。课程体系改进的原则是不减少必备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这门课的特色。
(三)改革评价标准,强化实践,锻炼能力
当前,我们的服装课程都是围着应试教育转,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都是以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来衡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就是改革课程考核的标准,把手工制作和实践内容引入考核中,并作为重点要求。只有这样,教和学两方面才能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学生才能增强动手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当前,服装服饰课程的实践性还不强,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应该加强课程教学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条件,实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强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方园.论实践在服装服饰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2]高丕.在服裝服饰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必要性[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