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提高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餐饮业等相关的社会服务类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而随着人们对饮食方面需求的逐渐增长,市场对当下餐饮业的烹饪等相关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开设烹饪类专业的宗旨是为一线餐饮行业输送烹饪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对现有的中职烹饪课程进行改革。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中职烹饪;面点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080-01
中職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改革就要从转变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入手,改变现阶段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结合现阶段社会对餐饮业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前烹饪专业的课程现状,对当下的中职烹饪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从学生的专业烹饪能力出发,推进和完善当前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
一、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面点课程现状
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多数中职院校仍然存在教学设备欠缺、教学方式刻板、教学课时安排较短等问题。由于烹饪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大部分从中学过渡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烹饪完全没有任何认知,导致大部分中职院校面临学生“零基础”的专业现状,面对这样的具体情况,多数中职院校在课时安排上几乎以烹饪课程的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对于烹饪专业的具体实践操作课程却相对缺乏。对于面点课程来说,近几年来的教材内容在基础知识方面几乎没有更新,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材内容的学习,思维也完全局限于书本中,简单的“面团原理”如果缺乏实际训练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进一步来说,面点的精美制作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面团的柔软度、发酵时间等基本原理,还要设计面团的形状,选择面点制作的过程,这些都是对学生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考验。教学过程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面点的制作中缺乏主动性,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创造力。目前,由于受到上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面点课程安排和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中职院校应该在排课过程中增加面点制作课程的课时安排,提高学生实际的面点制作水平。
二、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面点课程改革措施
(一)打破“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实践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在课堂中依据教材内容对具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讲解,强调重点的专业概念,教师“灌输式”地将板书内容进行划分,,学生通常是根据板书对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识记,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具体理解和感悟。教师长期以来把课堂的内容用自己的思维来讲解,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导致学生对具体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不到位。中职院校要根据当前的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练习,例如,学生进行一些面点名称的设计、面点摆盘的设计等,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面点课程的改革一定要以提高专业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教学的重要目的。要提高学生在烹饪专业面点课程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烹饪基础技能,熟悉面点制作的具体过程就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际操作的平台。通过在面点课程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设计对具体面点形状的制作、面点制作方式的选择、面点口味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摆盘等多方面的实践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互相参考和交流学习心得,从而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对于烹饪专业本身来说,它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在烹饪中所迸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而烹饪专业中的面点课程更是如此。因此,要在制作过程中对学生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考核。针对当前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改变当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能力本位出发,设置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面点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为一线餐饮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亚芬,吴伟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生产实习的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甘宏珊.浅谈面点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J].职业,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