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多样化教学方法下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7-07-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课程,这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1]然而,当前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枯燥呆板,即以教材上的各种理论知识点为载体,向学生进行死板灌输和讲解,这种方法令本应活跃、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变得呆板沉闷。加之中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他们对语文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没有丝毫的兴趣,因而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日渐低效。因此,以中职语文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赋予语文课堂以无限生机和活力,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广大奋战在中职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100-0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然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才能最大幅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各科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中职学生这一教学群体,我们要做到以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为依据,积极探索和寻找符合他们兴趣爱好、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促使语文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照搬教科书上知识的“填鸭式”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压制,课堂主人的身份被剥夺,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丧失程度越来越严重,语文学习效果也极度不理想。而探究式教学法则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颠覆和变革,它注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自主参与性,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实现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课文时,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时,为了让学生探究出小说所表现的真、善、美,我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文本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进行细细品味,如:
  1.请在文中找出母亲四次要面的语言描写,并说说母亲这四次说话有什么区别。
  2.母亲由非常害羞地开口要一碗清汤荞麦面,到少一些害羞,再到非常平静地说出要三碗清汤荞麦面,这体现了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是什么原因促进了这一变化过程?
  3.老板夫妇为什么在母子三人好几年不来吃面的情况下依然每年都在二号桌摆好“预约席”的牌子?这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公德?你认为老板夫妇给予了这母子三人什么?
  4.店面装修了,但那二号桌仍然如故,且放在店堂中央,店老板夫妇将母子三人坐过的二号桌定为“预约席”,并让他们出了名,成为“幸福的桌子”。这些说明了什么?结尾处对“雪”“窗”“布帘子”的描写有着怎样的作用?
  5.你们认为应该向老板夫妇学习什么?
  这样,通过采取多层次提问的方式,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参与者,而是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通过层层提问,也启发学生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从而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深刻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人性美。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增强学生的认知感受
  体验式教学法,指的是让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学方法。[2]它与传统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死板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的方式相比,体现出了语文课程开放性的教学特征,给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对教师所讲解和分析知识进行死板接受和倾听的参与者,而是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参与、体验,由此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觉悟,既能实现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感知和认识,深刻领悟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充足的保障。
  例如,以《鸿门宴》这一课为例,因为是篇文言文,而文言文题材又是学生普遍厌恶和抵触的一种题材,他们认为文言文学习无非是周而复始地对语句进行翻译和记忆,整个过程十分枯燥乏味,而且体会不深、效率不高。因此,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我就改变了以往向学生对语句逐一进行解释和翻译的方式,而是采取角色扮演这一体验式教学方式,即在学生对文言文所表述的情节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在班里挑选几名爱表演的学生,给他们分配故事情节中所需要的人物角色,如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等,然后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抓住自己所扮演人物角色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从而在表演时能够将每个角色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这样,通过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这场惊心动魄的宴席情节进行直接呈现,语文课堂立即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参与的热情十分强烈,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切身感受到腾腾入海的杀气和义薄云天的豪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直观式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日渐丰富。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一改传统课堂硬性讲解和灌输教材知识的枯燥方法,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给学生以新颖生动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愉悦的精神状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我们就可通过运用現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直观呈现课本上的知识,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激发语文教学的活力,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离别的礼物》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如泣如诉、凄凉婉转的口琴声作为背景音乐,然后,打开在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Flash课件,为学生呈现如下画面:在冷清、凄凉的月光下,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洋房留恋地回头凝望,小洋房的旁边,一个美术字“家”异常显眼,然后,“离别的礼物”这五个大字缓缓进入画面。这样,通过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播放背景音乐和切入直观画面,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我们顺利揭示本课教学主题并顺利进行文本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迅速沉浸在文本中,对课文主旨进行深入理解。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究竟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需要我们做出合理取舍。面对中职学生这一教学群体,我们要做到以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为依据,积极探索和寻找符合他们兴趣爱好、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促使语文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江文龙.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刍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5(27).
  [2]陈春兰.中职语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