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职教集团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初探

2017-08-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将“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改革置于职教集团这一大背景下,,使校企合作范围更为宽泛,方式更为丰富,关系更为紧密。通过探索建立园团、校企、产教互动机制,以互动实现共进,以共进助推发展。
  [关 键 词] 职教集团;工业园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1-0006-0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集团化办学则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方式。为此,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置于职教集团这一大背景下,使校企合作的范围更宽泛、方式更丰富、关系更紧密,突破拘囿于校企之间的固有界线,实现校企合作从形式的虚拟到实体、从资源的分散到集中、从方式的“点对点”到“面对面”的转变,由校企间的需求驱动转化为利益驱动,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合力,变“校企合作”为“校企融合”,再到“校企一体”。
  一、集团简介
  2009年,我校牵头组建了覆盖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拥有30所职业院校、68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2个行业协会,在校学生达到40000人的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成立后,集团所在地的江津区人民政府紧邻集团布局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为推动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互动,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二、基本思路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针对校企合作范围狭小、领域狭窄、层次表浅等问题,探索建立园团、校企、产教良性互动机制,以互动实现共进,以共进助推发展。
  三、实施过程
  (一)建立“园团互动”机制
  1.实施“五双工程”。学校与园区企业实施教师双跨、学生双证、产教双促、供需双动、校企双赢的“五双”工程。
  2.实现“六大融合”。集团充分发挥师资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园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工储备;园区产业链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训条件,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大互动,专业与产业的同发展,实现集团与园区之间招生与招工、基地与车间、实习与工作、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教师与技师、学生角色与员工身份等六大融合。
  (二)建立“校企互动”机制
  1.实施“订单培养”,实现就业的全覆盖。学校与园区企业携手实施“订单培养”计划,中国格力、群光电子、龙煜钢管、润通动力、华为、隆鑫等30余家集团企业在学校授牌设立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2.推行“引企入校”,提高学校基础能力。积极推行“引企入校”制度,吸引集团成员企业或国内外品牌企业到校建设生产线。
  3.共建“经济实体”,形成“校厂合一”格局。按照专业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办学理念,积极引进企业资本和设备,采取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管理、厂房出租等形式,组建了重庆相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大丰工贸有限公司、重庆江津教育工程设计院、重庆阜康工程监理公司等7个集研发、生产、实训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为集团学生提供了近1000个实习实训岗位,形成了“校厂合一、校企一体”的办学格局。
  4.实施“一体化”建设,促进校企融合发展。集团与园区、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培养规格、基地建设、资源配置、活动安排、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立体对接,以对接实现“一体化”发展。
  一是人才规格一体化。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园区企业进行调研,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参加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二是校企培训一体化。积极推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采用“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培训模式,让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企业的技术骨干定期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介绍行业前沿信息。
  三是资源配置一体化。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各自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赢、连锁培养的目标。将学校和企业分散、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人、财、物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了“1+1>2”的聚集效应。
  三是活动安排一体化。学校与园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实行统一安排。学生就近到企业开展教学实践或顶岗实习,员工适时到学校进行技能提升培训。
  四是评价方式一体化。充分吸纳和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方法,统一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办法,建立园区企业参与评价的机制,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三)建立“产教互动”机制
  根据《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大力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远景规划,学校依据产业设置专业,办好专业促进产业的发展。根据行业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的有效对接;预测产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着力培养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先后为中国格力、金龙精密铜管、红岩依维柯、东风小康、润通动力等100余家知名企业培养了数量众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江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