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近几年中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大好,作为新时代的中职数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中职教育要形成一种师生和谐的教育模式,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 键 词] 师生关系;转变观念;平等尊重;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1-0068-01
作为一名一线中职数学教师,对中职学校容易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深有体会。辛辛苦苦精心备课后,,上课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玩手机、睡觉。对他们讲道理,却发现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一堂课很难顺利完成,师生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在新型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众多教育技能中的重中之重,现就个人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
由于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这些文化课中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数学这门课,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不及格是常态。令人惊讶的是,相当比例的中职学生入学时数学知识储备还处于小学阶段,他们接受能力很差,学习习惯不好,沉迷网络世界。一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想混一张文凭好就业;另一些学生认为文化课不重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还存在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他们不是不愿意学好数学,只是由于在前一学习阶段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在新的学习阶段中面对数学缺乏足够的自信。针对中职学生以上的特点,中职数学教师要勇于面对现状,要有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
二、调整心态,走近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举止有不当之处。面对这些问题,中职数学教师想要和中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用真情实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传统的普通中学里,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发展。然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与普通中学不同,教师升学压力相对较轻,中职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并且基础参差不齐,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概否定,一刀切,通过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辩证地认识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中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
四、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在初中时由于成绩不理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相对较少,也容易受到冷漠。这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容易和家长、老师产生对抗。因此,这样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中职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们,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用平易近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爱学生是中职教师的基本师德体现,更是为人师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对学生要尽可能地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学生在被尊重的过程中不仅会主动拉近和教师的距离,还会在中职学校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自我,重获自信。
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对学生是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都起着表率作用。首先,中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魅力,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其次,中职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从而感染学生。中职数学教师还要不断储备知识。新时代的中职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积累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调整教学内容,让数学贴近专业实际,让学生深刻体味到數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改变他们对数学的传统印象——空洞无用的理论知识。最后,中职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多向同行学习,吸取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中职数学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要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走近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中职数学教师要通过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以身立教、提升个人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从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肖永生.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J].才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