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基础

2017-08-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摘 要] 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厚植“工匠精神”成长土壤;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强化“工匠精神”师徒身份认同;校企“双过程”全程育人,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轨道;同时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从法律上赋予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等方面完善现代学徒制,营造良好“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的生态环境。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体制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014-02
  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结构、技术、工艺、设计等方面的不断革新,也在悄然进行同步转型,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粗放型规模扩张发展向精细内涵提升型发展转型;另一个是从对接产业向提升产业转型,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贡献度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支撑。然而,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痼疾仍未根治,尤其是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致使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智力支撑力下降。在此背景下,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其目的就是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现有僵化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教学方式、远离实践的师资队伍等桎梏,突出企业办学的主体性,凸显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跨界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工学交替、岗位育人,磨砺学生的职业品格,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厚植建立体制基础。
  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一种职业精神价值取向和信仰,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其核心是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尽善尽美的客户意识,精益求精的过程制造,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其中,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工匠精神”的关键。
  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关键是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主体“校企一体,全程育人”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过程”全程育人,建立“工匠精神”培育軌道,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双导师”合作育人,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双身份”交叉育人。名家大师和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企业技能大师言传身教,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传承给学生,实现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厚植“工匠精神”成长土壤
  “现代学徒制”源自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英德等先进制造强国,它最鲜明的特色,是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携手传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德国“双元制”具体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合同的签订,该合同规范了受教育者和企业的教育责任,也保护双方的权益。教育条例规定了受教育者在企业应习得的职业行动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各自的教学计划中体现条例规定。这正是德国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辈出、创新不断、质量一流的关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目前,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中,校企双方以集团化办学形式或以人才培养联盟形式等平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院和企业领导亲自领衔,校企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核等方面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同时,学生、企业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保障学生权益,构建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全过程的顺利实施。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在电机电器专业中经过层层选拔正式成立现代学徒制“特电英才班”,该班级的每个学员都与企业和学院签订了三方协议,确定了学徒和准员工身份,也明确了企业和学院各自的责任,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厚植了“工匠精神”成长土壤。
  三、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强化“工匠精神”师徒身份认同
  现代学徒制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名师巧匠和学生建立师徒关系,企业师傅把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传承给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形成敬业、乐业、精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工匠精神”这种隐形知识的培养必须根植于实际的工作之中,依赖于师傅的“口传心授”。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企业培训师制度,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也在探索制订企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师傅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与考核标准,选聘在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工程师、技术骨干和岗位劳模担任企业师傅,并且签订师徒关系合同。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以及协调好校企关系,还配置了专业教师为理论教学导师,形成了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局面。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特电英才班”的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工匠精神”培育,由企业师傅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学校课程教学实施小班制教学,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由学校导师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不仅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通过企业技能大师言传身教,培育了学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醒了职业心理意识,提高了职业成熟度,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双螺旋提升,让学生锤炼为“准职业人”。
  四、校企“双过程”全程育人,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轨道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