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摘 要] 以后现代课程观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文件为指导,通过比较中国英语演讲课(EPS)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演讲艺术课(CA100)在课程背景、课程定位、课程实施三个方面的差异,从课程目标多样性、师生自主性和本校环境针对性三个方面论述课程校本化建设,提倡将英语演讲课程发展成为旨在满足本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并体现本校特色的英语课程。
[关 键 词] CA100;EPS;校本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024-02
一、引言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的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6版)倡导校本、多元的课程组合,要求各高校立足校情设置英语课程(周学恒、战菊2016)。英语演讲在中国的本土化需落实为校本化课程,才能真正服务于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中国的英语演讲课程借鉴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公共演讲课(CA100),通过比较两者异同,将有助于将其发展成为旨在满足本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并体现本校特色的英语课程。
二、CA100与EPS的课程比较
(一)课程背景
因为西方的修辞传统以及社会对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视,演讲课程是美国大多数高校的必修课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各个学院和专业,传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教育。学生不仅仅要懂得人际交流、团队沟通,还要学会如何写作、编辑以及制作信息,更要能够计划、设计并且评估传播项目的影响性与效用,以有效自由地表达个人的学术观点和切实将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社会普及。所以,CA系列的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而设置的。
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理念遵循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英语演讲课程满足国家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个人外语沟通能力发展的需要(贾国栋2015)。部分学者和教师认为英语演讲对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演讲课程从最初的几所院校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到2016年全国200多所高校广泛开展,英语演讲课短短的时间内在全国高校落地开花,已成为高校英语选修课或必修课中非常热门的课程。所以,英语演讲课程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下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新型课程。
(二)课程定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CA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演讲稿的有效写作和提高口头演说能力,内容包含介绍类演讲、信息类演讲、说服类演讲和礼仪类演讲四种演讲类型,其中信息类演讲和说服类演讲是学习重点。CA100授课对象为一年级新生,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发展和公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英语演讲课(EPS)的课程定位存在争议。作为课程的发起和推广人之一——《演讲的艺术》作者 Stephen E. Lucas(2013)认为: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is an EFL course in China.” 田朝霞(2013)也表明:“EPS在中国高校是一门英语(EFL)课程。” 王曙(2014)则认为 “英语公众演讲” 课应该是一门涵盖语言交流、内容与情感交流、思维交流和跨文化交流四个层次的交流艺术(Communication Art)课程。
(三)课程实施
CA100为14周学期课程,共42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平均13名学生。班授课内容采用三本教材: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12th ed, Stephen E.Lucas),Speech Composition Resources:Communication Arts 100 Course Book(15th ed,,Stephen E.Lucas and Sarah Jedd)以及Writing Matters(2010 Rebecca Howard)。教师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实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四次演讲、两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个人档案材料包括介绍类、信息类、说服类、礼节类演讲的初稿和终稿,同伴评价和自评报告。
中国的EPS课程性质多为人文素质选修课程,课程开设周期一般为一学期,30余学时;课程人数一般为50人或100人,只有少数院校如复旦大学将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教学内容以欣赏经典演讲和比赛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为主等。在较早推行英语演讲课程的部分高校,其发展非常迅速。
三、英语演讲课程本校化的构想
(一)课程目标多样性
田朝霞(2015)将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分解为英语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四个方面。这让我们对英语演讲课程在培养素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充满期待,但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却面临种种困难,举步维艰。课程目标多样性,既适用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适用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具弹性和操作性。
(二)师生自主性
由于实行学分制,高校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也具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未来发展目标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帮助其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的起点不同、需求不同、目标不同,英语演讲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动态适应性。英语演讲课可以成为竞赛选手的孵化场,为他们参赛而准备;英语演讲课可以成为高语言水平学生的磨刀石,为他们更高的学习目标助力;英语演讲课可以成为学生兴趣的演练场,让他们技高一筹;英语演讲课可以成为高等教育的试验场,为培养公民素养而努力。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本校环境针对性
高校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时,一方面要遵从英语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校办学的其他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开发和实施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并体现本校专业特色的英语演讲课程,可以避免同质化现象,也使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真正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四、结论
在中国,英语演讲课程(EPS)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课程,它因英语演讲竞赛而诞生,又为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和方向。它是一门国际型课程,在全球高校中普及,为中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们需要怀有国际人才培养的远景,更需要脚踏实地、立足本土、立足本校,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将英语演讲课程发展成为一门适合实际教学对象的校本化课程。
参考文献:
[1]Lucas,S.E.English Public Speak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3(2):163-182.
[2]贾国栋.大学中普及英语公众演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5(9):49-54.
[3]田朝霞.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研讨:其课程性质与基本教学观[J].中国外语教育,2013,6(2):34-40.
[4]田朝霞.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對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8):62-68.
[5]周学恒,战菊.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J].中国外语,2016,13(6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