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摘 要] 《建筑制图》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凸显,学生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实践不足,因而导致学习兴趣低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
[关 键 词] 建筑制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031-01
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层出不穷,不仅增强了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院校的教学水平。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尝试以赛促教、以赛促做、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此推动专业建设并在建筑制图课程发展中探索新方法。
一、“互联网+”BIM的建筑制图教学改革
(一)优化建筑制图课程结构
减少画法几何课时量、增加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制图与识图课时。传统的建筑制图课用大量的课时讲授画法几何部分,致使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部分课时明显不足。画法几何是建筑制图的基础,但施工图的识读与制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中之重。我院经长期课程实践,最终决定将课时安排进行更合理的优化。将原有的90学时重新分配为画法几何基础部分(10学时)、建筑施工图部分(40学时)、结构施工图部分(40学时)。调整教学结构后效果显著,学生的施工图识图与制图水平明显提高,给后期参加全国制图与识图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用revit软件建立建筑信息模型,与整套施工图纸相配套。在课堂上教师打开revit模型,与施工图纸相结合讲授,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思维。课改前学生单单凭借建筑图纸难以想象其空间形态,造成了课堂进度难以推进,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特别是建筑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也是最先开设的专业课,学生空间想象思维需要逐步建立,难以达到课程预期效果。因而经过多次教学实验,最终以“模型+图纸”的形式授课,想象不出的地方看模型空间,一目了然,以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学院选拔赛,掀起学习热潮
经过一学期的扎实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方法,学院在国赛前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学院制图与识图选拔赛,让新老生一起PK。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各年级学生也因此相互熟络,一度掀起学习热潮。学院各班积极报名,经过笔试、上机、面试最终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实战的积累,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筹码。
三、层层过关、选拔人才,开启集训模式
对学院选拔赛优秀的学生进行筛选,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能力、临场发挥等各个因素确定参加省赛暨国赛选拔赛的人选,开始集训模式。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抓起。研读制图规范及结构平法,临摹图纸,规范画图方法,提高CAD的制图能力。以整套施工图纸为练习模块,以模拟考试的方式增加学生实战经验,制图、识图两手抓。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训练,学生的整体制圖与识图水平显著提高。
四、参加实战比赛,以赛促学
2017年3月24日至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广东省选拔赛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共吸引全省28所高职院校参加比赛,54组参赛队伍。建工学院两个竞赛队在学院领导、建工技术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再次脱颖而出,双双取得优异成绩。本次集训我院延续BIM教学,在集训过程中初现成效,充分体现了BIM在建筑识图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体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优势。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极大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检验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促使师生共同反思进步。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参加过培训及比赛的学生毕业找工作往往是企业竞相争抢的对象。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学院学习风气的传承、对教师教学改革的探索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李锐.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2,8(7):84-85.
[3]高飞.谈基于技能竞赛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