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关 键 词] 引企入校;工学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036-02
2011年学校开设了水晶雕刻专业,为解决教学和实训问题,2012年开始引进东海兰博水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金孚水晶雕刻有限公司,从而开启了同企业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也是前所未有的。学校也在努力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造校企新平台,更好地为企业“输血”,近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不少的成果,现就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谈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把企业引进校园,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企业进学校,校园同企业紧密合作,是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也是职校教育的本质。职校是向社会输出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输出劳动力到社会中是职校办学的根本,也是职校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严格地说,学校引入企业,是职校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把毕业待业转变为毕业快速就业,既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为社会减少了过剩的劳动力,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职校教育的方向就该以培养学生为目的,找到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切入点,努力做好“引企入校”的工作,增加职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有效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把企业引入学校,学校就同企业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双方相互依存、互惠互利,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上,一定程度上也是让学校企业化,由于学校在管理上多少带有企业的性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将来工作时更容易进入状态,这样可以使学习和生产共进退,但是又比较独立。这一模式是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有效方式,是校企合作多种培养方式中的重要方式。
二、引企入校,让学生技能得到锻炼,感受到工作的真实情景
本校的校企合作自2012年就开始起步,2013年就出现好的势头,但专业仅限于水晶雕刻类。有的专业在2014年才刚刚启动。学校在2013年的时候才正规地招了第一批与企业合作的班级——水晶雕刻班。这个班当时我们只招收了两个班,时光荏苒,一晃4年已经过去了,学校完成了第一批学生的培养工作,总结了以下的特点,我们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学习与实习相结合的一个平台,车间智能化,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了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结合学生自身的特长,我们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工种,有负责初始设计的,有打坯的,有打磨的,有雕刻的,有抛光的、质检的,车间里有维修、电工等多样化工种,在校园里是学生,在车间里就是企业的员工,他们各行其道,各守其职,到一定的时间再轮换,在企业车间里的工作过程都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学校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指导,他们所生产的东西在企业专业人员的检查下会直接进入市场,通过这一系列实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再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然后再自检,看看哪些地方不足,取長补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员工会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性教学,这一系列实践过程会有效地促进学习和生产相结合,学生不断有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把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很有趣味。学习过程现场化、实践过程车间化、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使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社会中的东西,更早地进入社会的角色,让学习与生产对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更扎实,更符合社会需求。
在招下一批学生前,学校要与企业先进行沟通,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规划,看准市场,要与时俱进,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选择好专业,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多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再规划本学年的课程。学校在生产的第一线指导学生实践,要处理好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与员工之间的友谊,共同参加一些活动或竞赛,在学期结束时要让企业领导和员工结合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引企入校,让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事业得到发展
企业被引进学校以后,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了,很多时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专业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可以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如果学校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生产第一线,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势必会得到大大提升,这样就增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出具有更高专业水平的教师,这样一个教师可以顶几个专业的教师。人都是不断学习的,老师也是一样的,在实践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有更多的事例可以举,视野也开阔了,专业也提升了,这样的老师就是所谓的“双师”型“。学校近年来都要求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在各种技能比赛和创新比赛中共获得多项奖励。
企业进校园,也带来了全新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带来了技术,带来了设备,带来了师资力量,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职校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短。通过企业化的管理和培训是学生成功进入社会大家庭的前提,同时学校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道路。2013年学校学生水晶雕刻作品就有8件获得国家级金、银、铜奖,同年学校又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普教育学校,2015年学校师生多项作品获得市长奖、县长奖。通过采取引企入校的模式极大地缓解了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资金、技术、师资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质量。
四、双方融合过程中要解决好员工与学生、生产与教学的关系
在学校的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之又少,他们不会觉得自已长大了,只要他们没有踏出学校,他们就认为自已还是学生,他们很多时候不可能用企业的规矩来约束自已,所以学生在实践生产的时候往往会缺乏责任感,在工作中不认真,讲速度不讲质量,这样就极有可能出现质量不过关。有的学生甚至还不服管理、不听安排,而企业注重的是收益,他们不可能抽很多时间,花很大的经历来管理学生,他们通常是按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样就势必会造成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实践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就会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上,企业和学校性质不同,企业是经济部门,企业在乎的是利润和效益,学校是教育部门,他们追求的是人才质量,学校很希望企业提供帮助一起管理指导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是对于企业来讲,他们则希望学校提供合格的学生,所以在学校引进企业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