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必须加强高校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精细化思想在高校工会管理中产生了积极作用。对精细化思想在高校工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高校工会管理向规范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 键 词] 高校工会;精细化思想;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24-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各行各业都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精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会是高校中重要的组织,其目的主要是管理好教师、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协调教职员之间的融洽关系,因此加强高校工会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细化思想及其起源
精细化思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在一些规则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方式处理工作中的事物,使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以及数据化,进而提升单位、组织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精细化总结为“精、细、准、严”,精即是求精,对工作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细即是细致,要求员工工作更加细致;准即是数据信息、运用方法等更加准确;严即是严格,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要更加严格。所以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工作中的细节、过程、落实以及成效等基础性工作。
精细化思想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这种管理理念是由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英二提出来,并应用在丰田公司的管理中。精细化思想与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相对应,在丰田公司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支撑了丰田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正是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丰田公司的成功运用,推动精细化思想在日本其他公司中快速发展起来。90年代以后,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被应用到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中,自此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內兴起。
二、高校工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校是一个公共组织,既不是企业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一种为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服务型组织,而高校工会是一个政治团队,其组织对象主要是高校教师,目的是管理、组织教师群体,维护教师群体的权益,提高高校的教育、科研以及服务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可塑人才并协调教师员工之间融洽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精细化管理逐渐广泛应用到高校工会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要求工会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细节环节的管理,从而深入贯彻精细化管理思想,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高校工会需要了解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中的需求及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及时与教职员工沟通与交流,帮助教职员解决科研活动中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为特殊的员工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工会对教职员工的素质水平及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此适应新形势工会工作必须做出适当的协同创新。一方面,高校除了发挥教书育人和科研的职能以外,开始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且高校应该将服务社会和产学研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也是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转变了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仅需要接受理论能否实践应用的检验,同时也融入社会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中,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方式,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当前高校教职员工的管理工作中缺乏优胜劣汰及人员流动机制,从而影响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一份受人仰慕的工作,而且相对稳定,这也是教师缺少危机意识的重要原因。有一部分教师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且潜心钻研,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缺少责任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对基层管理工作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高校工会在日常管理中,应该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细节环节中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与沟通,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高校工会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思想的对策
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粗放型管理理念相对应的,与粗放型管理不同,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方法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以人为本作为核心,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工会管理中,应该以服务教职员工为宗旨,加强对兼职员工事务的监管,使教职员工之间能够融洽相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引导教职员工树立协同创新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为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思想观念的树立尤为重要,工会必须加强引导教职员工树立协同创新和正确的思想观念。首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方式时,应适当融入学校文化(福建江夏学院的文化是“传承闽商文化”),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其次,精细化管理手段的实施应该注意从上到下,实施自觉性管理。工会应该引导和培养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大力宣传精细化管理和协同创新理念,要确保教职员工能够正确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能够认真工作,并支持和鼓励工会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职员工的教育工作上,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下,工会应该主动引导教职员工在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中要更加重视精细化和协同创新,尽量避免空泛无意义的主题出现在工作中。同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符合校园实际,并不断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使高校长久发展下去。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和协同创新的规范和制度
在工会管理中实施精细化思想,必须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和协同创新的规范与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同时应实施岗位责任制,将职位、权利与利益结合起来,全方位落实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工作的流程,将各个岗位与工作有效连接,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工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与高校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与“闽商精神”的传承相联系,从而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监管能力及考核能力。同时,要注意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工会管理工作中的各环节具有层次性、条理性,提高工会管理的最大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