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我国产业结构大调整来说,职业教育担负着重要任务,为产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这个环节具有至关影响作用的是,校企如何紧密合作,使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密切融为一体。构建校企战略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合作学院,能有效解决校企合作松散的问题,教学与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实现产教融合,双元联动,践行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校企双赢。
[关 键 词] 校企聯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36-03
一、引言
我国正朝着“中国制造2025”的奋斗目标迈进,产业结构处于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在其中起着直接而特殊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国外成功的职教模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教育部和各地为此组织了上百次校企对话活动,国家和地方对校企合作政策层面的探索也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当中。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2016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校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何使校企建立起紧密、持续,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优质人才的输送一直是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的目标之一。本文采用战略缺口假说、产学合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职教和企业管理理论构建了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合作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专业为依托,与合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共建合作学院,形成校企利益捆绑体,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式多元办学模式,共同办学,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二、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平台概念界定
(一)校企缔结联盟的内涵、特点和动因
1.校企联盟的内涵
校企联盟是学校和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实现战略利益为目标,以资源与能力共享为基础,以共同实施项目或活动为表征的相对持久的合作关系。
2.校企联盟的特点
(1)独立性。在联盟中,合作伙伴在共谋发展时,不会丧失各自的战略自主性,也不会放弃各自的特殊利益。(2)平等性。在战略联盟中,学校和企业的地位是平等的,互相支持、共谋发展。(3)战略性。对参与其中的伙伴而言,除了借助相互合作获取一定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合作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竞争力,提升伙伴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合作双方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标,应立足在整体战略的高度审视双方的合作。(4)持久性。在建立联盟关系时,联盟伙伴首先要考虑各自长远的利益关系,排除短期行为,有时甚至允许联盟合作暂时微利或者不盈利。(5)互补性。联盟关系使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实现最佳互补、配置和整合,互补、整合后双方形成更大的优势,使各方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6)共享性。通过缔结联盟,达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如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科研开发,共同培养人才,共同使用师资力量,共享资源信息等。
3.校企缔结联盟的动力因素
(1)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缔结联盟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降低费用和分担风险,培育企业文化。
(2)学校自身发展及其职能拓展的需要
缔结联盟可以解决资金和设备不足,培养高素质人才,锻炼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拓展学校职能。联盟关系如图1所示。
(二)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内涵
生产性实训平台指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三、构建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福斯特的“产学合作”理论
“产学合作”理论认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虽然具有规模效应,但是由于职业院校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最重要的措施是走产学合作的道路,改革职业院校的课程形式,实践课要尽量在企业内实施,以缩小职业院校和实际的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
(二)泰吉(Tyebjee)和奥斯兰(Osland)的战略缺口假说理论
战略缺口假说认为,通过合作,实现战略联盟的各方企业可以在七个方面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1)聚集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分摊技术创新的巨额投资和潜在风险。(2)通过联合研究与开发,企业可以相互交流在不同领域、不同产品生产及不同行业的技术知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融合趋势;(3)借助联合力量协调和建立新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世界统一标准;(4)通过联盟实现经营范围的多样化和经营地区的扩张,以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5)以战略联盟维系或增强已有的竞争地位;(6)增强企业经营与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对不确定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7)通过战略联盟互相学习彼此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
四、校企联盟型生产性实训平台模型及核心要素解析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构建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在这个模型中,办学载体是基石,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形成闭合式良性循环,五个方面推动校企双方实现共同目标。
(一)办学载体:校企一体化、契约化
该模型的载体是校企联合办学形成的共同体,合作企业主要选择规模企业,便于学生掌握全面技能,学习核心技术。其支撑要素人、财、物由校企双方按照其资源条件共同投入,双方缔结联盟的纽带主要是专业或者项目。这种校企共同体主要按照理事会或董事会架构进行管理,通过具有吸引力的产权、股份等合作方式,实行特殊管理政策,按照“投入主体双元,运行管理互动,合作目标共赢”的模式开展办学活动。其核心要素是产权、契约。主要特点是校企一体化、契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