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要论述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课堂文化的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课堂文化,同时提出了建设体育课堂文化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堂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12-01
体育课堂文化是指体育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总和。它将体育文化限定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便具有自己的特征,是一种精神化、教学化、学习化、评价化和师生感情化的体育文化。从此意义上说,体育课堂文化体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支撑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需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
一、影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堂文化构建的因素
(一)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存在学生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和学不感兴趣、身体对体育某些项目不专长、学生性格内向、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评价不合理,以及教学设施不能完全实现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单一
一部分学生来自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从前接受的体育课程甚至存在“徒手操加跑”或“放羊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获得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对体育课堂实际内涵的理解。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青年初期生活实践的内容逐渐丰富,社会交往内容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过程的水平不断地提高。体育课程学习时主要表现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惰性思想情绪严重、不愿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等。
二、中学体育课堂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文化
首先,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增加体育游戏教学、情景式教学、提问启发式教学、视频式教学、体育名人介绍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学生自主式学习等,这些方法从多方面让学生对体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会有枯燥感。
其次,教学模式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建立在多种模式下进行,集中教学式、分组教学式、单独教学式、师生协作教学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式,这些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和知识,也在于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变得丰富,符合中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二)构建对学生的激励文化
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鼓励作用。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行激励体制,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和技能,树立自信心。
啟发式激励,学生由于长期无法判断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有时会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启发性激励手段,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发现自我的特长,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
成功式激励,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学生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种是在教学中某些不自信的学生,教师往往要采取放宽运动规则、降低运动技术技能要求等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从更多的机会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多方面感悟到成功的真谛,让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在成功的激励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另一种是对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出体育技能好、接受能力强,能很好地完成对体育的学习或是完成某些体育技能的学生。不仅更好地提高他的体育能力,同时在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构建强有力的课堂安全文化
安全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意识,是完成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课堂的教学常规还是教学组织中都存在。体育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由于场地设施自身的特点而存在安全隐患、体育某些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中不会察觉,那么体育教师在进行室外教学和某些危险项目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提前排除对学生身体或生命有威胁的隐患。同时需要教师长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课堂文化的构建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多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在体育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气氛、场地设施、精神风貌、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比赛竞争以及师生间共同的交流等方面的总和。本文通过对中职类院校体育课堂文化的探究,提倡体育教师树立课堂文化意识,从体育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构建起适合中职类院校的体育课堂文化,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的改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2]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与健康[M].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3.
[4]李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体育课堂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