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机械制图又是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机械制图;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058-01
一、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法面临的现状
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判断,并为教育者后续的决策起到了指导作用。中职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理论知识教学,该阶段的教育更偏重于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技术能力。机械制图课作为中职众多技术性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对实践操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时,为了能体现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兼顧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评价难度无疑增加不少。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大多数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学业水平评价方面,如果只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会使该门课程的学业水平评价太过偏颇不够全面,形成只看结果不顾过程的局面。所以教师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学业水平评价时,既要注重期末成绩的考核,还要兼顾平时成绩的评定,二者结合,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业水平评价方式一般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采用这种考试得出分数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会在临考前突击学习,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无疑使这种评价方式显得目的性、偶然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该门科目的真正掌握。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在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上教师可以适当改变单纯采取期末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不是取消这种方式,而是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价中的比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增加平时作业完成分数和课堂与教师互动的分数在总评价中的比重,这种评价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期末突击学习的情况有所改善,并加强了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重视。
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法
(一)课堂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其学习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设置该环节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以此增强师生互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在此环节教师可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参与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与适当的赞扬,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期间要注意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以此防止“爱学的人更爱学,不爱学的人更不爱学”的情况出现。对于该环节的评价方式,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酌情定分,但是切忌出现不良的“攀比”情况给学生带来心理落差,要引导学生多与自己比较,正确树立自信心,建立“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又进步一点点”的学习目标。
(二)练习评价
机械制图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适当的练习十分必要。因此,练习评价也可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中的一项来进行考察评价。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采取课上提问、制作图形、绘制模型等该课程常见的练习方式进行考查。在练习评价这一过程中可以不用十分正式的方式进行考查,将学生的随机反应计入分数来完成评价,以此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在练习中温故知新也是实践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障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
(三)作业评价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所以将作业的完成情况列入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学生不仅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重温课上所学的知识,更可利用作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学生在作业完成这一环节都存在抄袭现象,所以作业的重复率也将作为教师评分的重要标准。除了作业上交情况、重复情况、完成质量这几项考查项之外,学生在制图时的思路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对学生思路的把握有利于教师在后续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考试评价
以考试方式来进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是教师常用的评价手段,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以偏概全,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所以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考试需求,在期末的考试测评时可以采用分层测试的方式。中职类院校往往面临学生素质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为了使考试能适用于各类考生,分层考试很有必要。在分层考试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对机械制图要求掌握情况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卷子,可以分为A、B、C类试卷,这样可以更好地检测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结束语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同样需要突破传统,正确合理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法不仅在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体现了中职院校“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为广大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长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探究[J].新课程,2014(7).
[2]丁娇利.浅议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