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教学的目标即为了提升学生语言应用的技能,这一科目具有基本性、整体性及实践性等特征。不管是在中小学时期还是在大学时期,语文均是一门无可或缺的科目,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长远及系统的工程,而情感与风趣的语文教学较为科学。
[关 键 词] 情感和幽默;中职语文;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7-0109-01
一、前言
语文教学不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使用及把握语言,还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增强整体的国民素养。当前,国家教育革新的逐步深化及进步使得中职院校更加重视对理工一类技能科目的教学,且英语这一科目的地位在所有科目中逐步提高,但语文这一基本科目在教学期间却逐步被忽略。所以,运用各式方法增强中职院校对语文开展教学愈加急迫及必要。
二、在中职阶段进行语文教学渗透情感的方法
(一)在中职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渗透亲情感恩元素
教师在教授老舍所著的《我的母亲》这一文章时,可在开展教学的同时加入部分实际的案例或是有意义的故事,从而提升中职阶段学生对亲情这一元素的感悟能力。这一文章是老舍知道自己母亲过世以后所著的,老舍于母亲过世一年以后才知道这一消息,文章中老舍富有感情地表现出对母亲的怀念、感恩与歉疚之情。在开展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融合《论语》内有关“尽孝”的“孩子与大树”这一故事,让教学期间体现的情感更为纯粹,引起学生极大的共鸣。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孩子同一棵大树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要读书,大树让孩子收获自己的果实以换钱去读书;孩子结婚以后,大树贡献自身的枝叶给孩子建房子。过了好几年,孩子回到大树边,大树就说自己已经无法再帮助孩子,只剩下一个树墩了。而孩子并没有嫌弃大树,就说会一直陪着大树。
教师借助对文章及故事加以探究,能够引发中职阶段学生极大的情感共鸣。学生会更关心重视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述说自己平时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如此进行教学就能收获较优的教学成效。
(二)借助情感傳递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进行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不单只是一个对文字加以运用的过程,而要对文章的情感进行体会并对作者本身的创新型思维与思想加以探究。所以,在中职阶段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借助本身的情感体会把学生带入文章本身的情境内,进而使文章内的文字与内容能够更为充实及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现。
教师应借助情感传递情感,并全方位发掘文章内的情感要素,辅助学生同文章想要体现的情感间形成大量情感方面的共鸣,以达成情境重现、身临其境这一成效。同时,还可借助极富情感的言语朗诵文章,使情感借助声音得以展现,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聚集,让其更好地体会并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等,进而构建起学生同文章间的关联性。另外,教师还可借助对文章词句加以解析,达成学语知情的目标。比如,教学《荷花淀》这一文章时,教师可借助文章的中心意义即白洋淀民众英勇抗日的爱国情怀与精神,使学生自行进行想象,指导其由中心意义联想到为国争光的科学家、热爱人民的党、发奋图强的运动员等,进而辅助学生据此体会到爱国思想,即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增加自身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
三、在中职阶段进行语文教学期间渗透风趣的方法
(一)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借助风趣引入课程
在中职阶段对语文进行教学期间,借助风趣的方法引入课程,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更多兴趣,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在进行备课期间,应依据各式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导语。比如,教学《理想的阶梯》期间,由于很多学生都不喜爱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依据这一特征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以后想要找到好工作吗?”学生都表示赞同,此时教师就可凸显出自身的风趣,借助广告语这一模式说:“想要在今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应借助‘理想的阶梯’这一剂药方,这一药方依据大量祖传秘籍制作而成,能督促懒惰者勤奋学习,想要尝试的学生需要尽快购买。”学生体会到了风趣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对于学习的激情,也更好地引入了课程。
风趣的导语,不但能借助广告语这一模式加以展现,还可借助提出质疑、表演等方式进行体现。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导语都要同课程内容相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提升学习成效。
(二)运用风趣应掌握好时间及分寸
运用风趣进行教学,要选取合适的时间,不但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要同教学内容相符,在需要时加入风趣。于适当的时间,科学借助风趣开展教学,能使教学更为妙趣横生、精彩纷呈。
风趣务必要对教学发挥推动作用,不可为了风趣而风趣,若离开了教学内容,为了找乐子而风趣,就会适得其反。选取风趣材料应谨慎选取,要能够从正面引导学生,防止带来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总之,语文这一科目是一个基础性科目,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更为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及风趣的引用,进而持续提升中职阶段语文教学的成效与学生学习的成效,促使学生更为全方位地把握并运用语文常识,推动语文科目获得更为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克.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8):61-62.
[2]刘北龙.基于职业素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