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高校应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而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能更好地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促进辅导员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提升其能力。
[关 键 词] 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能力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031-01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发展战略,把研究制订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作为重要举措列入教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直接接触学生生活、学习的教师,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德育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工作,促进高校管理的发展。辅导员职业大赛是有效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我国2012年开始举办具有全国高校辅导员参与的职业能力大赛,大赛采取多方面、多角度的测试项目,项目设计管理、教育、指导等内容,与辅导员实际工作密切结合,摒弃了以往以知识理论为主的考核体系。辅导员能力大赛能更好地促进年轻辅导员更快地成长,督促他们学习、实践,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主要板块
随着辅导员能力大赛的不断完善,大赛的项目也日益与高校的实践接轨,考查内容也日趋全面化、多样化;同时参与大赛的辅导员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这说明,辅导员主动性得到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得到加强,辅导员的整体能力和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辅导员能力大赛简单以范围区分可以分为全国性大赛和地方性大赛,全国性大赛一般是由教育部或者下属相关单位组织的大赛,这样的大赛具有权威性,参与高校众多的特点;地方性大赛一般是地方教育部分、高校等单位组织的局部性比赛,这类比赛大部分都是为了参加全国性大赛做准备的,在项目设计、评价标准方面也与全国性大赛类似。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通知,这一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出发,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明确了目标。同时也是辅导员能力大赛的重要尺码,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大赛的项目和评价标准。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下面从其主要包含的基础知识、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五大模块来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考核主要是辅导员在对待工作时,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基本业务知识,这能测试辅导员对基本业务知识的掌握。考核一般采用试卷答题的形式开展。
(二)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考查辅导员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选手自行设计班会主题,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这样的主题班会应该从学生心理、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
(三)案例分析
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常常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案例分析是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模拟。本项比赛侧重于考查辅导员的现场反应和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日常积累的体现,客观反映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四)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给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演讲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和认可,以取得共识。主题演讲不但能够考察辅导员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并且能够表达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
(五)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状态,本项比赛主要考查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沟通技巧,也是对辅导员的逻辑思维、理论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表达技巧等的综合考查,对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综合评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与大赛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大赛能有效督促辅导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让辅导员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更快、更好地获得经验;同时大赛给各个高校的辅导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规范化、职业化。
(二)全面考核和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辅导员更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赛辅导员能更加明确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的大赛也确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不仅能让辅导员实现自我认同,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颖,王祖星,李辉.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契机 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
[2]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3).
[3]崔海霞.高校輔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探微[J].高校辅导员,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