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逐渐受到重视。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作为思政课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论述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如何开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关 键 词] 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036-0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倡案例教学等方法,孟建柱同志也提出“公安教育要加强案例教学”。所以要与时俱进,探索新方式和新途径,认清案例教学法在公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实施高校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之一,特别是在公安院校开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密结合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重大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作为一名预备警官,其职业要求他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预备警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思考问题,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体现在课程、时空、地域等方面的开放,从而实现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相对封闭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旨的相对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性质、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方法实现的路径也迥异。因此,公安院校如何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开展案例教学法
(一)选择经典案例,启迪学生思考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案例是教学实践的中心,如何选择案例和分析案例至关重要。选择经典案例,是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关键。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应选择这一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讨论“九三大阅兵”,结合史实与现实开展有效教學。
(二)把握历史规律,懂得“四个选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进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说过,“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懂得“四个选择”,即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与授课教学的比例问题
案例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符合教学进度安排和内容需要,不要盲目使用大量案例,否则适得其反,削弱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案例教学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理论应用和实践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优势在于可以为案例教学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但传统授课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表现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好案例教学与授课教学两种方法的比例问题,做到优势互补,是十分必要的。
(二)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即“主客体双向互动式关系”,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还是课堂的主角,要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既要遵循案例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又要结合公安工作“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的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朝辉.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
[2]赖继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刘德军,胡云.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