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153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2017-10-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职业职业教育方式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53模式”现代学徒制由一个名师工作室成员、五位高徒和三位学徒组成,分组高徒和学徒二次梯队培训,然后利用校园网络学习为补充。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153模式;校园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0-0034-0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我国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职业职业教育方式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生产一线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
  一、“153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生
  西方发达国家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德国、瑞典模式为代表,德国信奉“职业主义”,把学生培养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具体实践操作上,德国学徒一般一周内有4天留在工厂里实习,第5天返回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程学习,集企业实践和学校学习为一体,以技能实训为重点。我校以产教融合为平台,以现代学徒理论为指导着力探索了“15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153模式”现代学徒模式组建
  “153模式”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由一个名师工作室成员、五位高徒和三位学徒组成。通过考核成立高徒组和员工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先期培训高徒组、授课时高徒组培训全体学生。形成教师—高徒—学生学习组合团队。
  一个名师工作室:由技能名(大)師、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名师工作室;每一位名师承担一项技能培训任务。
  五位高徒:在学生中选拔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秀学生组成,五位高徒授课需提前培训,分高徒培训和学徒二次梯队培训。
  三位学徒:以一名高徒为中心组建3名普通学生的实践实训
  小组。
  三、“153”模式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
  实施需以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为平台。其条件为:(1)校内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功能完善、工位充足。(2)建设有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师资互聘的教师队伍,生师比15:1为宜,每次实训必须配备2名以上教师。(3)实训基地需实现“五个一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一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训工场与企业生产车间一致;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一致;产品质量评价与企业一致。
  四、“15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一步:由名师工作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和实训计划,利用晚自习先强化培训“五位高徒”。
  第二步:“五位高徒”中的每一位成员负责训练3名学徒。教师现场指导和督导。
  第三步:将一个班级分成三组,轮流实训和接受教师考核。
  第四步: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分步分批将学生送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师傅指导学徒。
  由于成建制班级约为40~50人,按照“153模式”实训时一次只能容纳25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实训工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训区,另一部分讲授区,也就是说一部分学生在实训,另一部分学生接受理论讲授。再依照理论—实训—实训—理论三个轮回反复,在第二个轮回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技能掌握程度自由选择。如果学生通过三轮实训掌握不够牢固,还可以通过校园云平台共享资源区自主学习。
  五、校园云平台学习支撑实施过程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实训时间受限,授课教师将课程资源上传校园云平台,供企业、学生、教师互享互用。云平台有三个功能:(1)工作室教师将培训高徒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或制作微课放在学校自主开发的校园云平台上,如有疑惑,学生随时可观看并请教身边“高徒”。学生间的交流更方便,教师也可在线答疑解惑。校园云平台高效快捷流畅,教学资源真人实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利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2)云平台教学资源一部分来自合作企业,学生也可以通过云平台观看企业生产流程,真实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3)校企资源共享。学生实训过程和学生实验作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点评,企业真实了解学生技能水平。真正形成“随时可学,随地能学”的学习环境。不懂之处可以网上留言,教师随时答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云平台学习是对现场教学效果的有力补充,促进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
  “153模式”是利用任务驱动、分组学习、角色演练的教学法。最大优点是由于真实的仿真企业生产车间,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打造了高效课堂。不足之处是教师指导学习的工作量大,对实训设施要求高,势必要求企业参与互建互享。
  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职业院校必须主动出击,奋发有为,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是由于每个职业院校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不同,因此具体实施方式千差万别。我校“15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只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何力.基于“五个对接”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5(5).
  [2]郭全洲,李晔,王惠霞.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省发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框架及实施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