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较低,阅历浅显,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解决冲突时,就会遇到更多困难,产生强烈的挫折心理,甚至会由此引起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避免挫折是不现实的,而减少学生心理挫折的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关 键 词] 学生;心理;挫折;承受力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0-0192-01
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学生的学习生活虽然相对比较单纯,但他们面对冲突和必须作出选择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如考试失败,学习上的困难,升学落榜,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指责,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等等。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较低,阅历浅显,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解决冲突时,就会遇到更多困难,产生强烈的心理挫折,甚至会由此引起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避免挫折是不现实的,而减少学生心理挫折的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要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对待挫折,应该使他们懂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并非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阴雨绵绵,还可能有暴风骤雨的袭击。面对挫折,关键是自己是否有信心战胜它、克服它,教育学生认识到挫折本身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最好的证明。挫折既是成长的陷阱,也可能是成功的机遇。它可以让人在磨炼中更理智、更现实、更坚强。因此,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当成增长才干的好机会,这样就能将挫折变成再生力、坏事变成好事。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调适心态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接受挫折的考验与磨炼,在磨炼中增长智慧,增长心理承受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调适心态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如何对挫折作出积极主动的适应。学生遇到挫折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性,面对挫折常常显得紧张、懦弱,不能面对现实,不善于分析产生挫折的真正原因。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学会分析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找到主要原因后,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弥补不足,并从中找到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当学生受到挫折困扰时,引导学生从好的一面去看待问题,往往有助于挫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让学生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重新审视所遇到的问题,从事情的有利方面获得力量和自信,去战胜困境,从而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向榜样学习,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
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往往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并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因为多数成功的人,都有艰难的奋斗过程。我们班的学生阿华(化名)在一次钢琴比赛中因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好,没取得名次。回来后情绪很低落,我及时找她促膝谈心,鼓励她要戰胜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虚心向钢琴好的同学学习,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西藏内地中职班学生毕业汇报中,阿华同学的钢琴表演《庆翻身》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全院师生的高度赞扬。
四、对受挫折学生,教师应给予同情、鼓励和帮助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告诉学生遇到挫折不要闷在心里,应该找朋友倾诉,或告诉家长和老师,或找个地方大哭一场,或痛快地踢场球等以宣泄心中的郁闷。作为家长和教师,应采取谅解和同情的态度,多与学生沟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并真诚地给予同情、鼓励和帮助。学生美好的心灵需要教师的爱抚和塑造,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同样需要教师的爱和尊重去抚平。只有热爱、尊重,才会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每个教师只有通过苦口婆心的帮助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使他们能够正视挫折,最终能够战胜挫折,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