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装配图的尺寸》为例,阐述了“胡格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学不重在教,而重在组织学;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行动导向為基本教学原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精心组织、整合可实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胡格教学模式;非专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38-02
我校中德合作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学改革实验班项目,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德国“胡格教学模式”,研究其本土化的运行过程,在立足学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学效果,努力探索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力导向、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的可操作教学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该项目旨在变革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调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专业老师课程建设水平,让课程富有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负责任(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1]。
如何面对目前的生源条件搞好有效教学,如何让能力培养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落实在课程上,更要落实在教学上。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以《装配图的尺寸》为例,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使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整个教学过程高质、有效进行,使学生培养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一、设计思路——不重在教,而重在组织学
“胡格教学模式”以学生动脑动手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逐步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逐步把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融入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如图1所示。
二、教学目标——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胡格教学模式”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对《装配图的尺寸》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为: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现状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习环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专业能力目标和非专业能力目标两部分。如表1所示。
三、教学策略——以行动导向为基本教学原则,任务驱动教学
行动导向是“胡格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和原则,突出学习活动必须要建立在具体的职业行为驱动下,核心是除了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专业能力),更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是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自主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职业工作能力和水平。本节课根据上述原则,设置了四个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如表2所示。
另外,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具体设计如表3所示。
四、整合资源——精心组织,形成可实施的教学资源
对涉及的教学活动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形成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收益率,从硬件设施和学材两方面进行整合。
(一)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要适合组织和实施教学,本节课根据教学情况,设置教室如图2所示,分为四个小组,即为四个工作站,以小组形式组织教学。
(二)学材
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计划、组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学习,自己有能力学习,本节课设计整合了五份学材,以学材1和学材2为例,如(图3,图4)所示。
学材1:
学材2:
本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设施等实际情况,对《装配图的尺寸》这一教学内容按“胡格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把专业学习逐步转变成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即在赋予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或团队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职业变迁及发展所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俊.刍议“胡格教学模式”与“双元制”的异同[J].科技视界,2014(31),27.
[2]王幼龙.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