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企业在中职机械专业“双元制”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2018-02-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陆伟
  [摘 要] 中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为社会输送更多对口专业人才。随着近些年社会发展,部分与国际接轨的大型机械行业企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因而对专业对口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建立校企联合的双元制模式,中职校方既能够帮助机械企业降低生产压力,又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训,中职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加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社会工作打下牢固的实习基础。通过开展双元制教学,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大量实习生的涌入也能够为企业增添活力,帮助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专业;双元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6-0197-01
  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实现企业和校方的双元制教学,既能够帮助企业弥补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又能夠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训机会。可以说双元制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良性的推动价值。
  一、企业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训中的教学意义
  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与改革为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精神价值观基础。从人才价值培养理念的转变到社会发展形势,如今各行业的人才衡量标准,早已不再是一纸文书,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技能应用能力。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更加灵活、多变,使职业教育如今在社会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因此,为了帮助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立足于社会的发展核心方向,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双元制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对口人才,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机械制造岗位、上岗要求和工作形式,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目前社会更加注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养,以及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因而一纸文凭的人才选择方式已经落后,这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校方与企业应着重思考如何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以便为学生未来就业打好牢固的实践知识基础。
  二、中职机械专业特点
  中职机械专业相较于其他中职专业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因而机械专业又被称为技术型专业。通常情况下,机械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1]。他们工作在生产加工第一线,主要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等[2]。因此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机械专业学生更需要的是动手实践的机会。唯有通过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加大理论教学学习相结合力度,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较为明显的就业优势。作为一种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专业类型,教职人员不仅要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机械类知识学习方向的培养,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保持教学思路的严谨,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相对来说由于机械类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职人员安排合理的实践动手机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重点。唯有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为直观的学习成果。
  三、双元制教学特点
  双元制最早起源于德国职业培训。所谓双元模式,指的是培训人员要经过两个培训周期。第一周期为职业培训学习。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较为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第二周期为企业实训。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将学校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训活动,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效果。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脚步加快,这一德国职业培训模式,如今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的青睐。
  双元制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校企联合模式,既能够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同时也能够帮助机械制造企业堵住庞大的人才缺口。通过双元制教学,有效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3]。因而可以说双元制教学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在机械专业中开展双元制教学的途径
  为了确保双元制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中职院校必须加强与实训企业间的联系,或是企业必须紧密掌握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以便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
  其次,企业应当与校方建立订单式合作模式。校方与企业共同合作探究人才规划与培养的模式和方向,从而有效落实双元制在中职院校中的地位。企业应夯实基础,为校方提供更多优质合适的实训岗位,帮助中职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能力。
  最后,通过校方与企业的共同研究,掌握与了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复合型人才,并在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总之,通过加大校方和企业的合作力度,为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帮助中职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机械操作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基础。因而校方务必加大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训机会结合力度,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技能应用能力协调发展,确保中职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实用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建新.学习借鉴“双元制”模式 大力开展模拟实训教学[J].中国培训,2017(3):27-28.
  [2]张晓.基于系统教学的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职教通讯,2016(33):49-50.
  [3]俸慧娟.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J].电子制作,2014(10):192-193.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