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西部地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重构

2018-02-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杨正业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已经成为各国职教领域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也已成为众多企业效仿的模板,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型企业相对稀缺,实践教学的融合还仅停留在表层。就西部地区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现状、如何重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关 键 词] 西部地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6-0198-01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组织化、系统化、社会行为化的职业教育行为。它的特点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更易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更适合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下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培养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对我们西部地区来说也刻不容缓。
  一、西部地区現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已有多所学校和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但大多数校企融合仅仅停留在表层或就此搁浅,没有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践到教学上。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寻找合作企业难度大,没有相关扶持政策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地区相比经济相对落后,当地企业数目可数,有的企业市场并不景气,实行现代学徒制模式办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有的企业认为周期过长,无明显利益,不愿意与学校合作;还有的企业因规模较小,经费、场地、人员紧张,没有能力提供长期的实践教学;更有甚者的企业没有实质的生产车间厂房,只是通过走中间环节将其他地区的成品运输到自己企业进行销售。
  (二)受传统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束缚,不能完全契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学校为了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想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但受到教学管理制度、传统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没有与企业做到深度融合,仅仅是到企业参观或者联系企业派人到学校讲几次课,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质大相径庭。
  (三)部分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缺乏认识,给企业管理带来难度
  没有相关政策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双主体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如何管理、收入如何分配。有部分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认识有偏差,他们始终只是把自己当学生,只服从教师的管理,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自己可以犯错,在企业工作中不能以一名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往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大于带来的收益,企业对此很不满意,学校缺乏对此问题的处理措施。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析
  (一)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活力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应充分发挥行业的力量,形成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在内的完备制度体系。政府部门可从政策层面引导建立现代学徒制,并变革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宏微观制度环境;行业管理机构应规范行业标准,促进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必须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义务;学校要探索更加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解决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的冲突、课程内容的对接、教学资源的融合共享等问题。从而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一个合作平台,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满活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习阶段70%~80%的时间将用于工作场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这就需要学校、企业两种课堂相互融合的思维来塑造现代学徒制的课堂形态,随之也需要校企共同开展基于合作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课程的开发和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一体化设计校企学习内容,落实双主体的管理责任。此外,还要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考核与评价标准,课程的考核必须基于岗位工作业绩,考核不应只是对学生的考核,还应包括对师傅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对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实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重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企业,它不仅仅是形式之变,而是“学”与“教”的形态重构和内涵提升。针对西部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引进“大师”难的困境,学校可通过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让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互相取长补短,优化师资队伍,解决师资短缺、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深化师徒情感
  现代学徒制中校企之间契约关系的纽带是学生,核心也是学生,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招生源头上确定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通过有组织、制度化的师徒结对,落实实践岗位上“一对一”的企业师傅,并且给予学生和企业充分的选择权。这选择包括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企业选择师傅、学生选择企业与师傅、师傅选择徒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诉求,稳固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提高指导与学习的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徒制中师徒情感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作为学徒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助于学徒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产业市场的发展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只有结合当地产业市场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合作企业的利益核心点,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内涵建设,将职业教育植根于企业之中,才能推进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