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岑子彬 庞云云 郭莉萍
[摘 要] 针对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分析了演讲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意义、原则及几点体会。
[关 键 词] 演讲;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013-01
演讲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学生与教师的演讲环节,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演讲。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忽视的是“说”的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回答问题声音小、表达不清楚,甚至不敢开口表达等问题。针对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弱的特点,笔者主要探讨从学生角度如何采用演讲教学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演讲教学法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胆量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普遍自信心不足、胆子小,回答问题声音小,如果学生在课外就某一话题提前做准备,又得到教师的相关指导,那么将会增大学生的自信心。从实践来看,因有话可说,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珍惜课堂表现的机會。经过2~3次的锻炼,,学生有很大的进步。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讲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观点碰撞,展现风采,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短短的几分钟,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演讲,在课下翻阅各种资料,精心组织稿子,谋篇布局,反复修改与训练,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选题、理解、写作、表达、思维等各种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
(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演讲教学法是以语文课堂为依托的,所以在演讲选题上也会紧扣语文教材文本来选题。比如《永远的校园》《再别康桥》等一类对母校回忆与眷恋的课文,演讲主题就可以设置为“我的母校”,让学生重回母校,感恩母校的养育;《藏羚羊跪拜》《像山那样思考》等一类呼吁爱护大自然的课文,演讲主题就可以设置为“我与大自然”或“我与地球母亲”,保护地球让学生从我做起,感召身边人等。通过简短的演讲,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运用的原则
(一)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演讲教学法的运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也少不了教师的悉心指导,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学生积极主动,课前搜罗资料、写稿、训练,课上认真演讲;另一方面,教师给予建议意见,不仅课堂效果好,而且学生也能迅速成长。
(二)演讲与讨论、点评结合
每个学生演讲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做出回应,讨论或点评均可。先让学生做观察员,开展分组小讨论,或相互之间作点评;之后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
(三)演讲与考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把演讲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对参与的学生给予一个倾向良好的成绩评定或加分,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一次比一次进步大。
(四)自由演讲与专题演讲结合
如果学生对教师设定的演讲主题不感兴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自主设定主题。或者每学期开放1~2次自由演讲主题时间,演讲内容不设限制,只要健康即可。可以诵美文、讲故事、点评时事热点、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也可以畅谈人生感受。
三、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生演讲与中职生的“凡事以我为主”的心理特点非常契合,“主权在握”的课堂感觉让学生感觉良好,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控全局,赋予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表现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彩。
(二)乐教+耐心
中职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口语表达能力欠佳。要想学生口语水平得以改善,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乐教,还要时刻保持十二分的耐心。学会从学生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体会学生点点滴滴的努力与喜悦,这是笔者不断坚持的动力。
(三)建立相关数据库
学生的每次参与,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教师均应做好观察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以作为以后系统研究相关教学或科研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