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中职学校农业微生物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2018-02-2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敏
  [摘 要] 探讨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中职学校农业微生物课程的特点,就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中职农业;微生物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016-02
  一、混合式教学理念
  当前,混合式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践空前高涨,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混合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的“以教学为中心”,强调“主导—主体相结合”,因此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如何促进学”[2]。
  混合式教学均以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资源、虚拟现实课程资源、仿真实训资源为突破口,将职业教育理念与远程教育理念混合、将网络资源的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混合、将传统教学资源与数字化资源混合、将实物实训与虚拟实训混合、将真实环境的学习方式与虚拟(网络)环境的学习方式混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行动研究法为手段,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的研究,与学科、专业新课程计划和课改精神相结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业微生物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农业微生物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较为抽象的微观生命活动,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混合式教学引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配合的方式,互相补充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及动画效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课效率[3]。采用混合式教学,优化教与学过程,即将总课时的70%用于传统课堂教学,30%用于网络课堂教学,通过对比分析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该教学模式对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有良好效果。
  (二)在农业微生物学习过程中,多种学习理论混合,如依托建构主义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技能,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适合于复杂知识的理解,高级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形成,见下表。
  由融入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不同层面,拟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和小组学习三个互驱动环节构成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在农业微生物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使共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多维互动的媒介,通过问题的传递,激发师生的深度思考和积极交流;三个教学环节分别发挥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延展性和个性,为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基础。
  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媒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境创设则显得突出。[4]如交互式智能平板的互动效果则呈现的较为形象,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它进行交互使其有效地辅助教学则需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资源的优缺点以及与交互式智能平板的兼容性,并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与教师交互,展示个人学习成果,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媒体、学生之间全方位的互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的设计
  如“细菌形态结构及其功能”课题设计教学活动,就充分考虑线下、线上两个方面的混合,结合微课平台翻转课堂,同时为了教学的深入展开而设计的一些探究性问题解决、小组研究和协作问题解决、分组交流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在线智能答疑、自测方案、作业方案和作业评判等,见下图。
  2.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学习和教学的需求也在朝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全模块化的标准开发,通过建立模块化的构件允许用户对功能模块的灵活调度和重组,实现个性化定制。
  3.课堂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存在形式、内容单一等诸多弊端,而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各种教学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如在进行“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学习内容时,首先由教师组建混合式学习小组;教师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检测课前线上学习效果,并收集学生线上学习问题信息,汇总提炼,确定课堂实施内容。学生小组通过组间、组内讨论、团结合作,培养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与课堂实施时进行巡回指导,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借助课堂实施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相关评价活动。
  4.基于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
  课题“革兰氏阳性菌”就是基于项目的学校网际协作教学平台展开学习的,把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学习项目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项目是针对一个实际问题确定的,不同于主题讨论的学习,小组成员在网络平台分配的各小组的学习活动空间里协同完成项目。小组成员有各自的任务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成员遇到的问题可以上传到讨论组寻求帮助和讨论,而各自收集的资料可以放到小组共享的文件夹里共享。这种学习方式方便了成员之间的跨时空交流和文件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线个别辅导
  学校网际协作教学平台提供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功能,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历史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习成绩记录等,对学生进行诊断和了解,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可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或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诚然,在线学习可实现反复学习,有助于解决学不懂的问题;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高效利用时间;学生自主决定学习难度和内容;避免了教师重复机械劳动;授课透明化,质量可监控、可追溯;学习效果透明化,学生及时反馈可追溯;课堂授课以研讨为主,培养能力;学生表达和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技术支撑亦重要
  (一)技术环境支撑
  需要数字化校园技术设施以及其上的应用服务。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安全、多媒体教室、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没有强大的网络带宽和软件支撑,混合式教学也就难以开展。
  (二)教师发展与教学设计支撑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要有通过技术手段服务教学的意识,要有运用技术的技能,也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际能力与经验,否则教学内容与手段跟不上教学技术的革新,也难以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呈现。
  (三)组织管理机构支撑
  学校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学研究与评估體制不断反馈。并且信息化条件下发的混合式教学推进中涉及部门繁多,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前进,才会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3]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3).
  [4]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