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探究“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在加工中心实训中的应用

2018-03-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沈华
  [摘 要] 现今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院校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反应敏捷、富有创新思维、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为此,适时提出了以“做”为核心,主张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关 键 词]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50-01
  一、“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模式最早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他认为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论”出发,也特别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观念、知识及经验等都是从行动中得来的,认识本身也是一种行动,由此可见,做事能力的大小体现了知识的最基本意义。“做学教合一”模式是由“教学做合一”模式演变而来,并得到中外教育家的一致认同,成为当下职业院校一致推崇和践行的重要课程改革实施模式。
  (一)先“做”
  “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先“做”才是符合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顺序。职校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理论课有一种厌恶、恐惧之感,如果还是一味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那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急剧下降。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获得全新体验,切实感受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做”的过程获得了理解知识的实践背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后“学”
  后“学”是在先“做”的基础上引发的后续学习,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理论学习对他们从事职业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再次对待学习时就会变得更积极、主动,变得富有责任和担当。另外,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或疑惑,这会使他们发现自身的知识欠缺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从而逐渐就会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时候学习已不再是源于外在的“强迫”,而是出于学生的内在需要。
  (三)再“教”
  (1)后“学”虽然在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但并不能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再“教”就成为最好的施教时机,这时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最高涨的时候,必能获益良多。(2)后学而再教,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主导性的环节。主导不是主讲而是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精讲与多“做”,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引导与点化,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能力。(3)体现了教学思想的改革,即学生的“学”定位成首要目的,教师的“教”就是教学生怎样解决在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以前对知识灌输的主动性存在改变为帮助、有针对性教学为主的反应性存在;学生由起初的记忆、理解、接受的被动性学习变为行动、生成和建构的主动性学习。
  二、“做学教合一”在加工中心实训中的运用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主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技能训练形成认知规律出发,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相关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按项目整合、教学场地与实习工厂按教学整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融合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每堂课都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把“做学教合一”模式分解为五阶段教学法来实施,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将班级按人数自由组合划分为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在“五阶段教学法”的第一阶段,由教师简单对任务进行说明并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学习计划。第二阶段为小组讨论,尝试解题方案,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要求说明每个方案的优点与弊端,并预见可实施成功的几率,从中选择一致认为最优的方案。第三阶段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仿真练习,其他组员整合本方案的资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互相帮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教师提出,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第四阶段教师收集问题,逐一突破,针对各小组在仿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逐一寻找答案,并对各小组提出的方案进行利与弊的分析及可实施性的预见,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加工。第五階段总结、反思、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质量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操作结束后,各学习小组进行总结评议,组员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自我评价,组长则结合组员平时的表现记录对其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学习过程评价。
  以运用MasterCam X9软件自动加工电话机面壳凸模为例,实施五阶段教学法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掌握应用MasterCam X9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并将程序传输至加工中心,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教学实施过程:划分好学习小组后由教师对加工课题进行简要说明,并提供书籍资料、软件使用视频等解题素材;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零件的图样分析、加工步骤的设置、工件的装夹与定位、刀具选择、零件造型绘制、自动加工方法及参数选择等一系列工作,并模拟仿真加工过程,教师巡回观察指出错误地方,并收集所有出现的问题统一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小组总结评价,学生全部参与,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三、总结
  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 符合本校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张华.课程与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郝德勇.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